6月30日,陈思诚在电影《恶意》的首映礼上首次回应了关于网络流言,尤其是对李庚希的种种质疑。他明确表示:“关于李庚希是‘京圈格格’和‘资源咖’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不仅如此,他还笑称自己并不是“果郡王”,并反问:“我根本没看过那剧,外号从哪儿来的?”在谈及工作时,陈思诚的表情变得严肃,“我们没有所谓的上下级关系,也不存在资本操控的情况。我们是一群热爱电影的人,在全力以赴地创作。你们看到的票房数字,背后却是我们为了一个镜头,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那么,为什么陈思诚要在电影首映礼上亲自回应这些质疑呢?
“资源咖”李庚希?
陈思诚在首映礼上替李庚希回应“资源咖”的话题,其实源于李庚希出道以来,便一直被网友贴上了“靠资源起步”的标签。李庚希年仅15岁便因父亲的关系被徐静蕾签进了公司,甚至徐静蕾自己在节目中透露,她与李庚希的父亲曾是同学。李庚希进入徐静蕾的公司时,甚至没有进行面试,而是直接签约,并且接受了十个月的专属表演培训。在徐静蕾监制的《同学两亿岁》中,李庚希正式出道。这种高起点的背后,自然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测。
此外,李庚希的“资源背景”似乎并不止于此。在她参加综艺节目时,倪萍曾问她是否有意去留学,甚至提出可以推荐她去纽约电影学院。值得注意的是,李庚希当时不过是个连高中都未完成的中专生。这样的背景,怎能不引发外界的质疑?
更何况,李庚希的演技也并非一开始就被广泛认可。尽管如此,她却依然频频出现在热门剧集中,像是在《小欢喜》中与黄磊、海清合作,之后又在《雪中悍刀行》中与张若昀搭档。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凭借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摘得金鸡影后奖,这一荣誉让她更被贴上了“资源咖”的标签。毕竟,对于许多人而言,一个既没有显著演技,又缺乏学术背景的演员,凭什么能获得这样重磅的奖项?
陈思诚的解释
虽然李庚希的演技饱受质疑,但陈思诚并未因此忽视她在电影《恶意》中的表现。众所周知,陈思诚是国内知名的导演,他的作品总能抓住观众的心。例如,《误杀》和《消失的她》这两部影片,凭借紧凑的剧情和层层反转,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影片中令人揪心的情节,如32分钟内的点赞事件,时至今日仍让人心有余悸。而陈思诚对票房的追求并非唯一,他更注重通过电影传递对网络暴力、媒体伦理等社会议题的深刻反思。
在电影《恶意》中,陈思诚并未仅仅满足于爆米花电影的制作。即便是剧中形象一贯温柔的张小斐,也在这部片中脱离了她以往的“温婉”角色,展现了一个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恶魔记者”形象。梅婷更是挑战自我,饰演那个被网暴母亲尤茜,每个眼神都充满了绝望和崩溃,令人揪心。而李庚希在电影中的角色“晨晨”,作为一名记者实习生,虽然外表平静,情绪波动较少,却依旧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然而,尽管李庚希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算耀眼,但她依旧凭借自己的方式,让角色“晨晨”展现出了对社会冷漠的深刻反思。与其他一线演员相比,李庚希的演技的确还有些欠缺,但这并不妨碍陈思诚在电影首映礼上为她辩护。
电影《恶意》的深刻主题
电影《恶意》并非一部“烂片”,它深刻探讨了网络暴力、媒体操控等社会问题。影片从开场便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一位大学教授将自己绑在水箱里,宣称“点赞到100万就杀了这个强奸犯”,结果观众真的用32分钟达成了目标。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才得知,教授并非因为强奸而被捕,而是真正地性侵了学生。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则涉及到10岁癌症女孩静静与护士李悦的坠楼事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暴力和媒体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影响。
李悦成为了全网追杀的“凶手”,而静静的母亲尤茜则成为了舆论的攻击对象。更令人心痛的是,静静母亲所面临的质疑和指责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绝望。记者叶攀在追逐流量的过程中,频繁误导公众,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而最终揭示真相的幕后黑手竟是李庚希饰演的“晨晨”,她的复仇行动让人深刻反思,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曾成为那个轻易点赞、随波逐流的“凶手”?
结语
从种种迹象来看,《恶意》绝非一部失败的作品。它无疑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大作。陈思诚在电影首映礼上为李庚希辩护,实际上是在为电影本身做宣传,同时也在回应公众对李庚希的质疑。借此机会,他不仅为李庚希澄清了“资源咖”的误解,也间接提醒大家,网络暴力和舆论的“滥用”背后,往往藏着更多的伤害和真相。
对于陈思诚来说,这无疑是一箭双雕的智慧之举。既能宣传电影,也能为李庚希解决困境,何乐而不为?
---
信息来源:
- 北青网:电影《恶意》7月5日上映,陈思诚张小斐直面洪水猛兽般的恶意
- 大江网:陈思诚电影《恶意》首映辟谣:不是“果郡王”,李庚希也非“京圈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