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歌手2025》开播前,我已经意识到这只是一场简单的音乐真人秀,但我仍然对它所呈现的舞台充满期待。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个曾以“直播无修音”“顶级设备”作为卖点的音乐综艺,如今却只剩下历史最低的评分和充斥着难听热搜的尴尬局面。
本季的首发阵容由陈楚生、白举纲、GAI周延、林志炫、单依纯、日本女歌手Beni、美国女歌手Grace Kinstler和美国乡村女歌手Mickey Guyton组成。虽然阵容看似豪华,实际上却充满了“老熟人”。陈楚生曾参加过《歌手2019》,白举纲则是《歌手·当打之年》的常客,GAI周延也曾在《歌手2018》中亮相,而林志炫更是三度踏上这个舞台。此外,还有阿云嘎、黄丽玲、李佳薇、胡海泉等一众熟悉面孔的回归,简直让《歌手2025》变成了一个“回锅季”,仿佛乐坛的后备军已经所剩无几。
难道真的是乐坛没有新鲜血液?还是没有人敢登上这个舞台?又或者节目组故意选择了这样的阵容?每当制作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是目前乐坛中能请到、敢上、能唱的最佳阵容”时,难免让人产生疑问,难道他们心中就没有一丝不安?
《歌手》历来以其国际化阵容为卖点,过去曾有Jessie J、波琳娜、迪玛希等世界级歌手加盟,无论知名度如何,他们的实力一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去年,Faouzia和Chante Moore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好评。然而,今年的外籍歌手,除了几位榜单上的名字,几乎都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歌曲表现被批评得一塌糊涂。
当然,并非所有的外籍歌手都毫无亮点,但一些表现确实令人失望。比如,某位女歌手的电音表演,实在难以让人欣赏。艾莉西亚的破音直播、米奇·盖顿的哽咽走调、Beni的“飘音”让人尴尬。这些外籍歌手的登场,远不如其所谓的“国际化音乐交流”,更像是节目组为了应付“国际化KPI”而硬拉上来的牺牲品。
更令人失望的是,《歌手2025》在赛制方面的变动。所谓的“返场赛”让被淘汰的歌手复活,“袭榜赛”引入了外部挑战,而“内部揭榜”更是让主持人也开始参与比赛,尤其是胡海泉的参赛,简直让赛制沦为节目组的私人游戏。节目组一方面高调号召歌手揭榜、投票报名,另一方面却暗中操作,出现了“节目组内定”的情况——有些歌手的票数在名单确定后激增,而有些人甚至不需要报名便能进入名单。
最让人不解的是,那些关于公正的承诺。节目组拉来了公证员来证明比赛的公平性,但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节目组在歌曲选择、编曲质量、观众选择、云端玩法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根本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公正。
说一首歌难听,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旋律不动听、编曲糟糕、演唱不佳、音质差……今年的歌手似乎在每一集都会出现这些问题。例如,李佳薇演绎《诀爱》时,伴奏音量被压得几乎清唱;米奇演绎《Country Roads》时,乡村吉他的音量超标,导致人声成了背景;A-Lin翻唱《失恋无罪》时,不仅直接沿用了十五年前的和弦,甚至连合成器替代了钢琴音色;陈楚生的改编《小情歌》更是将原本精致的结构完全打乱,改成了充满说唱元素的风格,导致歌曲失去了原本的情感细腻。
在这样的一季里,破音的歌手、破裂的音符、甚至近乎大白嗓的演唱层出不穷,几乎每一首歌都让人忍不住感到痛苦。无论这些难听的热搜是否有人操控,它们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不可否认,本季的歌手们的表现真的让人感到失望。
尽管观众纷纷痛斥“难听”,节目组却依然通过这些负面话题吸引流量,不仅仅是在制造热搜词条方面。诸如“抖音热歌榜调整选曲,试图与《天赐的声音》竞争”,“流量歌手阴差阳错淘汰实力派”等话题,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总的来说,《歌手2025》给我的感觉是:节目组知道自己已经非常糟糕,但凭借之前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庞大的观众基础,他们依然有傲慢的资本。遗憾的是,真正为听到好歌而来的观众,成了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