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甜
谁能想到,两位“喜剧天才”朱时茂和陈佩斯,竟然以春晚小品《王爷与邮差》作为他们合作的最后一章?当年的“春晚小品鼻祖”竟然就这样分道扬镳,成了无数观众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
时光荏苒,已经过去27年。回顾两人这段时间的经历,才意识到他们的分离早已在《王爷与邮差》的名字中埋下了伏笔。
一切要从1984年说起。那年,朱时茂和陈佩斯共同演绎的小品《吃面条》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这一小品的诞生,开启了春晚小品的新纪元,成为了每年春晚的经典之一。至今,很多人认识朱时茂和陈佩斯,可能都是通过这部小品,谁能忘记那年大家看完后都想立马去吃碗面条呢?
陈佩斯以其极具创造力的“无实物表演”将吃面条的动作和神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吸溜声更是让人过目难忘。与此同时,朱时茂饰演的导演,用极具克制的肢体语言与陈佩斯的夸张形成鲜明对比。那句“说词儿啊”完美展现了着急的状态,精准把控了节奏。
这部小品不仅是他们首次合作,也为以后无数次的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1984年到1998年,朱时茂和陈佩斯几乎每年都登上春晚舞台,带来了《吃面条》《拍电影》《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在这11年的时光里,他们的默契让他们成为了春晚舞台的“黄金搭档”,也成了观众们最喜欢的笑星组合。
然而,1998年春晚的《王爷与邮差》却成了这对黄金搭档的绝唱。这部作品历时七年打磨,陈佩斯作为主创之一,从1991年就开始构思,直到春晚前夕,剧本仍在修改。可以看出,陈佩斯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然而,演出时却意外发生了。朱时茂的麦克风突然掉落,但他依然不慌不忙,直接走向陈佩斯,借用对方的麦克风继续表演。尽管在后期的一些声音效果未能完全呈现,小品的效果略显遗憾,但这一场精彩的演出仍让观众拍案叫绝。
此时,朱时茂饰演的“王爷”高贵雍容,而陈佩斯饰演的“邮差”则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角色上的对立和差距,似乎也暗示着两人未来的命运。谁能想到,这会是他们最后一次在春晚舞台上的合作呢?
分开后的两人,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很多人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对黄金搭档分道扬镳?是金钱?是艺术追求的不同?还是节目组的管理不当?
事实真相是,节目组未经两人同意,擅自出版了他们的作品光盘,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虽然他们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并获得了赔偿,但这件事也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再次登上春晚的机会。
转眼间,已经过去27年。当我们细看两人如今的现状时,不禁发现,这一切早在《王爷与邮差》这部小品的名字中便已有伏笔。
分开后的朱时茂,似乎过得轻松自在。他不仅忙于为儿子治病,还参演影视剧,做导演,频频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他甚至成为了抖音反诈大使,过得像个“王爷”一般,不愁吃穿,悠闲自在。尽管如此,这些年朱时茂在演艺圈的代表作品却寥寥无几。唯一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是他在《牧马人》中的表现,算是他“偶像男星”时期的代表作。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7月4日朱时茂发布了一则视频,讲述了自己一天内接连两次被骗的经历。第一次是接到“熟人”的电话,说侄子结婚急需2000块钱,朱时茂毫不防备地借了出去。第二天,所谓的熟人又找他借5000块钱,尽管朱时茂有些怀疑,但依旧转账给了对方。结果他才发现,两次被骗的人竟然是同一个人。朱时茂感叹道,自己身为反诈大使,居然也会上当,提醒大家对钱财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看得出来,朱时茂真像个“人傻钱多”的王爷,生活看似悠闲,实则波动不断。
相比之下,陈佩斯则像《王爷与邮差》中的小邮差一般,始终在艺术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他不仅不惧艰难困苦,而且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宝莲灯》中的孙悟空配音,到舞台喜剧《托儿》的成功,再到深耕戏剧舞台和影视剧创作,陈佩斯的艺术之路可谓步步为营。2015年,他自导自演的《好大一个家》登陆央视平台,虽然时隔多年,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喜剧的追求。2025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再次在北京春晚合体,表演了作品《老面新吃》,让观众们感动不已。
今年7月17日,陈佩斯执导的电影《戏台》即将上映,届时将与黄渤、尹正、姜武等实力派演员一同呈现一场梦回民国的精彩表演,敬请期待。
如今的朱时茂和陈佩斯,身份和境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过得像“王爷”一般潇洒自在,一个则执着于艺术,深耕喜剧舞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中国式喜剧”。他们的道路各异,但各自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观众,我们也只能默默祝福他们,尤其希望陈佩斯的新电影能够大卖,票房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