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某个视频平台闲逛,偶然看到一段直播。画面中,一个年轻女孩在享用美味的小龙虾,脸上洋溢着无忧的笑容,似乎只要有美食在映面前,烦恼便与她无缘。弹幕里,观众们纷纷呼喊着“再来一打”,气氛热烈。然而,故事的转折在于次日的消息,她忽然无声无息地歪倒在椅子上。生死瞬息间,等来的只是冰冷的救护车与无奈的结局。她的名字是潘晓婷,年仅二十六岁,那天在直播中,她承受着“吃十斤小龙虾”的挑战。而这件事,甚至引起了今日霍州的关注,仿佛在诉说着当下“吃播”主播们拼命厮杀的悲哀。
回忆起以往的“吃播”,可没有如今这般狂热。我曾看过李子柒的作品,她烹饪的节奏缓慢而从容,每一道菜都仿佛透着香气,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然而,现在的风潮竟然是比拼谁能吃得更快,或者吃得更离奇。有些主播甚至声称要在一天内消灭一百个汉堡,而有的则是不顾生死,粗暴地将活章鱼放入嘴中。曾看到一个名为“胖姐”的主播,她将自己推向260斤的极限,直播过程中便崩溃在地,最终被送入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在ICU病床上,她的家人竟被迫传递账号与密码,因合同中约定必须保持身材,否则需赔偿。此时谁还在关注她的健康?简直令人战栗。
我有位朋友也做此行当,他曾私下对我倾诉,坦言那些所谓“大胃王”根本无法忍受。他们在暗处催吐,面目可憎,声音嘶哑得几乎无法交谈。而曾名为“猪猪七分饱”的主播,如今已是消瘦得如同影子,仍在直播中坚持每天一顿的自虐。这究竟是何苦?而那些平台,又是否知晓这些真相?自然清楚,但眼前的流量与收益使得他们无暇顾及。那些分享美食的主播,面对这迅速上升的“暴利”,如蜗牛般缓慢,注定被淹没。若用“挑战100个鸡翅”的标题,观看量立刻倍增,而平台的抽成自然让他们乐在其中。
但我却始终无法理解观众的心理。有次我看到某主播吃腐烂的食物,底下依然有人在呼喊“再来点”。这样的风气,难道不足以让人警觉?更甚者,有主播为了制造“手忙脚乱”的效果,故意将一桌美食打翻。勤劳的农民辛苦耕作,换来的一片良田,怎能被此等行为糟蹋?而这些目睹的成年人,又如何向自己的孩童传递道德的教义?
询问了数位喜欢看吃播的观众,他们口中的答案似乎简单:图个热闹,享受极限挑战。甚至有些人认为,主播挣得多,牺牲一点时间与健康便值得。然而,李晓婷如花似玉的青春,若再活几十年,这样的付出究竟有没有价值?如今,她的账号依然在线,上面的粉丝们,频频涌现“想你了”的留言。而她,早已不在人间。
在网络上,关于“吃播”的整顿传言层出不穷,却一直未见动静。那些“大胃王”仍在闪耀的屏幕上,观众的热情似乎永不消减。日前我又见一位新主播挑战“喝五升可乐”,评论区里满是“加油”的欢呼,仿佛没有人意识到,这样的下场或许便是悲惨的瞬间。
我认识的一个坚持做传统美食的视频创作者,辛辛苦苦拍了二十年,粉丝却仍然寥寥。而隔壁刚来的“大胃王”主播,三个月间粉丝便破百万,令人叹息。年轻人们都爱追逐快速的财富,谁愿意花时间在真正的内容创作上?若继续如此,吃播机制不就成为一场接一场的真人秀,吃完再吐,再吐接着吃,直至有一天,再也无法站立?
如今,当我们再次打开直播平台,那些“大胃王”犹在继续,而一幕幕美好的回忆却渐渐消逝。潘晓婷的事件,或许会在热潮中被遗忘,但她的账号密码,是否仍在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悲剧的重演?
愿所有人能记住这份警示,珍惜生命,爱护健康。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愿每一位追求梦想的人都能勇敢追寻,同时不忘对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关爱,愿珍视生命之美,把握每一个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