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这部剧中,皇后宜修无疑是最大的反派角色。她先是通过甄嬛的手除掉了华妃,然后亲自出马与甄嬛展开斗争。可惜的是,尽管她使尽了浑身解数,不仅没有成功除掉甄嬛,反而在一番激烈的斗争中遭遇了惨败,最终她的结局异常凄凉,不仅被甄嬛成功反击,连皇帝与她的关系也彻底破裂。仔细分析宜修的所作所为,可以发现她的行为十分让人困惑,甚至可以说是自毁前程。事实上,宜修根本没有必要陷入这种争斗之中。只要她安稳地做个皇后,未来根本没有人能威胁到她的地位。
首先,关于华妃年世兰,虽然她受宠一时,但华妃的宠爱是建立在欢宜香这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之上。因为欢宜香的关系,华妃无法怀上自己的孩子,而皇帝也从未让华妃有机会培养其他的皇子。事实上,皇帝一直在防范年家,华妃虽出身年家,但这既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致命弱点。华妃即便再怎么盛宠,再怎么拥有协理六宫的权力,也始终无法威胁到宜修作为皇后的地位。最为迷惑的是,宜修似乎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压华妃,尽管她明知道华妃的荣宠不过是昙花一现,根本无法长久,却仍然心有不甘地与华妃斗争。宜修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发泄,她看不惯华妃的傲慢无礼,因此不惜一切代价与其为敌。尽管华妃确实嚣张跋扈,但她是否能真正长久受宠,除了她自身的性格外,更取决于年家对皇帝的支持。华妃即使偶尔犯错,皇帝也未必会因此废除她,宜修在后宫里与华妃对抗,其实不过是徒劳无功,等于隔靴搔痒。
接下来,宜修为何又要与甄嬛作对呢?甄嬛虽出身高贵,但家族的背景却较为普通,且与皇帝的关系始终较为谨慎。甄嬛最初对皇后是恭敬有礼的,从未心生不满,甚至在华妃挑衅时,她还为皇后解围。但宜修不仅在暗中挑拨甄嬛与安陵容之间的关系,还利用安陵容陷害甄嬛,导致甄嬛的龙胎夭折。甄嬛失宠时,皇后自以为安陵容可以为她所用,便放任甄嬛的困境。然而,当甄嬛得宠之后,尤其是在扳倒华妃之后,宜修终于决定对她动手,甚至用上了让甄嬛远离宫廷的计策,这也为纯元皇后那件衣服的出现提供了契机,甄嬛最终被皇后送去了甘露寺。
从甄嬛的角度看,她性格柔和,虽出身不低,却并无权势。若皇后能拉拢她,甄嬛其实会是她的强大助力。甄嬛最得皇帝宠爱之处就在于她知晓自己只是妃嫔,知道皇帝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她非常识大体,懂得与皇后合作,这样的妃嫔反而不会威胁到皇后,反而能帮助她稳固后宫的局势。可是,宜修并未如此选择。她却偏爱那些貌美无脑的祺贵人,以及会做作的安陵容,认为她们才是有用的工具。殊不知,祺贵人虽有美貌,但却愚笨且心机浅薄;安陵容虽能歌善舞,但出身低微,皇帝终究会对她产生审美疲劳,这两人的前途有限。宜修如果明智些,应该会明白,甄嬛才是最能助她一臂之力的人。
最后,宜修对于皇嗣的态度也值得深思。无论她年纪多大,还是因伤错过了怀孕的机会,她注定无法拥有自己的亲生孩子,这也意味着她只能依赖养育妃嫔的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宜修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储君,她开始四处暗中施毒,企图将所有其他妃嫔的龙胎置之死地。她的目标是让三阿哥成为唯一的继承人,借此确保自己的权力。然而,这样的策略过于短视。皇帝的心思难以猜测,三阿哥若无才干,即使宜修竭力扶持,也未必能成为太子。相比之下,四阿哥若日后能脱颖而出,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宜修如果能心细一些,应该会知道,她与四阿哥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许能为自己日后谋得更多的利益。可惜她过于势利,冷漠地对待四阿哥,反而对甄嬛的善待显得更为温暖,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总的来说,宜修看似心机深沉、城府极深,实则做的许多事都是自讨苦吃,画蛇添足。她为了权力一手策划了许多阴谋,但最终却陷入了深深的泥潭,留下一地的烂摊子,甚至连自己作为皇后的尊贵地位都没有保住。若她能安分守己,避免与其他妃嫔发生激烈冲突,或许她能在皇宫中安稳地度过一生。她若能顺应天意,采取不争不抢的策略,与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反而能在后宫中占据有利位置。而宜修的种种不智之举,最终只会让她陷入更深的困境,失去本可以掌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