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婚礼的筹备工作,表面看似平常,却实则是蒋家为掩盖一个深藏的秘密所采取的极端措施。每一次棺材钉板的声音,仿佛都在加速蒋碧微逃婚计划的执行。在北京的老宅里,每个人都在忙碌地为即将到来的日子做准备,而所有的安排似乎都围绕着那口神秘的棺材展开。
深夜时分,蒋碧微的房间里灯火通明。她的手在纸上疾速滑动,留下了一封字迹微微颤抖的信,那封看似绝望的自杀信。在信中,每一个字似乎都在透露着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然而,谁也无法料到,这封表面上的混乱信件,正是她精心策划的一场谎言的起点。她打算悄悄在深夜离开,投入徐悲鸿的怀抱,开始全新的生活,而这封信,则成了她唯一的掩饰。可惜,事情的发展并未如蒋碧微所设想的那样顺利。
1917年5月13日,蒋碧微在蒋家北京老宅中度过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天。那天,朱了洲以老友的身份造访,邀请蒋家的长辈们外出共进晚餐,顺便欣赏一场戏剧。蒋碧微的父母并没有丝毫怀疑,欣然答应了这个提议,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幌子。
晚餐和戏剧看似平常,蒋家的长辈们陶醉在朱了洲的款待和京城夜色中,而蒋碧微则心神不宁,焦急地等待着离开的机会。随着夜幕的降临,她终于回到空荡的家中。她迅速整理了一些随身物品,其中包括几件对她极为珍贵的私人物品。然后,悄无声息地推开家门,步入了事先约定的黄包车。
当她走出家门时,蒋碧微的动作异常谨慎,生怕被邻里察觉。黄包车缓缓启动,车轮在寂静的夜晚中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车夫熟练地驾车穿过熟悉的街道,向她和徐悲鸿的约定地点驶去。蒋碧微时不时地转头查看四周,确保没有任何人盯上自己。她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在预定地点,徐悲鸿已经等待多时。面对着来往的行人和车流,他时不时地警觉地扫视四周,生怕被人认出。当黄包车终于停稳,蒋碧微匆匆从车上下来,两人四目相对,交换了一下眼神后,迅速并肩走向码头,尽量避开人群和灯光,踏上停靠的“博爱丸号”。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乘客票证,蒋碧微和徐悲鸿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旅行文件,工作人员简单检查后放行。两人找到了自己的船舱,将行李安置好,坐在窗边的位置。船舱内的灯光昏暗,外面的海风夹杂着咸涩气息。当船只渐渐驶离码头,北京的灯火逐渐消失在远处,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对未来未知生活的期待和一丝不安。
与此同时,蒋家发现蒋碧微失踪的消息,连同她匆忙留下的那封信。信中的内容表现出一种极度的决绝,似乎试图让人相信她选择了自尽。但信的笔迹仓促,字句杂乱,显然是在紧张中草草完成的。蒋梅笙在家族成员的陪同下读完信,迅速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蒋梅笙没有时间表达情感的波动,他知道家族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应对。他指示家族中可信的成员保持沉默,同时迅速制定对外的应对策略。蒋梅笙命令家人和仆人搜查蒋碧微的房间,试图找到她失踪的更多线索,并且秘密派人调查徐悲鸿的去向。
在民国初年,家族的荣誉与名声至关重要。蒋碧微的逃婚事件无疑对蒋家是一次重创,甚至可能带来不可修复的耻辱。经过紧急商议后,蒋梅笙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向外界宣布蒋碧微因病猝然去世,以掩盖她私奔的事实。
他指派家中的信任下人迅速准备一份蒋碧微因突发疾病去世的讣告,并将其在亲朋好友和社交圈中传开。讣告虽然简短,但透着沉痛和悲伤,试图借此博取外界的同情和理解,减轻家族的名誉损失。
为了让这一切更加逼真,蒋母提出了一个残酷却极为有效的建议——在蒋碧微的棺材里填入石头。这个建议虽然冷酷无情,却足以保证计划的真实性。蒋家的仆人们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买来一口沉重的棺材,秘密搬运石块将其填充,确保其重量与一具真实尸体相仿。此后,棺材被严密封闭,家族开始准备一场假葬礼。
接下来的几天里,蒋家迅速展开了全面的葬礼筹备工作。僧人们前来念经,亲友被邀请来家中悼念,所有细节都按传统葬礼程序安排得井然有序。家中的仆人们忙碌着布置丧堂、挂白幔、摆花圈,整个家族笼罩在一种严肃沉痛的氛围中。即便是邻居和朋友,也被这场看似真实的悲剧所蒙蔽。
蒋梅笙还指派了家族中的核心成员处理外界的询问和探访,确保所有来访的人都能接受这个“事实”。家族成员在葬礼上表现出恰当的悲痛与哀伤,努力增强整个故事的可信度。
整个蒋家在这段时间里紧张而忙碌,每个人都在尽力确保这一场骗局得以圆满执行。他们在外人眼中展现出一幅沉痛丧失的画面,而心底里却是对蒋碧微未来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族名誉的极力维护。
尽管蒋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掩盖了蒋碧微逃婚的真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细节上的漏洞开始显现。家族中一些敏锐的亲戚开始怀疑,这场“猝死”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简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或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谎言,蒋家内部的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
在家族长辈南笙公的批评下,蒋梅笙的处理方式受到了公开指责。南笙公作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信件中不仅对蒋梅笙的管理能力提出质疑,也深感对蒋碧微的管教失当,认为他未能阻止她的“私奔”。这封信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成员开始重新审视蒋碧微失踪前后的各种异常,慢慢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在这种压力下,蒋梅笙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家族内部的批评,他的应对变得愈发困难。家族中的一些人开始暗中调查蒋碧微的失踪事件,试图揭露她是否真如蒋梅笙所说,已不在人世。随着调查的深入,蒋梅笙所编织的谎言开始出现裂痕。
数月过去,蒋碧微与徐悲鸿在日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但蒋碧微依然无法抛开对家族的愧疚。随着外界关于她“猝死”的传闻不断传入她的耳中,她感到自己必须采取某种行动,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