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也能让您体验到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JY
陈宝国,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意味着不朽的经典与敬业的象征。他不仅是演艺圈的传奇人物,也是时代的缩影。提起一个时代,总会有艺术家与之相伴,陈宝国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演员。
曾几何时,他是无数人青春岁月中的偶像,而如今,即使年华已逝,陈宝国依旧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比前一部更加精彩,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赢得了更多业内外的认可。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曾经英俊的身影逐渐显得苍老,身体的疲态也开始浮现。
6月25日,上海电视节第30届白玉兰奖的评委见面会上,陈宝国担任评委会主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观众对于心目中的白玉兰奖候选人时,陈宝国深情地回答:“白玉兰奖的知名度、美誉度,乃至在业内的威信,都让人倍感荣幸。而且,它凝聚了大量戏迷与网友的关注和热爱。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对电视剧行业的深深敬意。”
他坦言,“如今,能有这么多文学大师参与电视剧创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剧作家才是我们最为敬重的人,演员永远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受益无穷。”陈宝国深知,自己的成就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剧作家。
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他表示曾是一个“对戏剧充满热情的青年演员”。20多年前,陈宝国有幸接到《大宅门》这个50年难遇的剧本,当时他根本没有去考虑能否获奖。他感慨道:“我曾经非常渴望表演,这是一条我心中理想的艺术之路。”
尽管时光荏苒,站在评委会主席台上的陈宝国依旧带着那份当年青涩的热情。然而,在他下台后,许多网友注意到,他的身体已不如往日那般健朗。大家发现,他的脖子已经明显下垂,走路也不再那么灵活。岁月,真是无情的。
陈宝国曾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他已经是中国电视行业的中流砥柱,但他依旧是那位从偶像起步的演员。
1956年,陈宝国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上世纪70年代,母亲下岗,全家生活压力山大。为了维持生计,年仅16岁的陈宝国便在工厂当起了搬运工。两年后,机缘巧合下,他看到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信息,从此萌生了从艺的念头。
对于表演一无所知,且在唱歌跳舞方面并无优势的陈宝国,却凭借帅气的外形和一口北京小爷的流利口条,成功考入中戏74级表演系。1978年,陈宝国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次年便出演话剧《报童》。1980年,他出演了电影《大渡河》,并成功塑造了赵剑锋团长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陈宝国被王扶林导演选中,出演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虽然只有三集,但他塑造的刘思佳这一叛逆青年角色,仍然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26岁的他,凭此剧一举成名,并摘得首届金鹰奖优秀男演员奖,被媒体誉为“新中国第一代电视青春偶像”。
本可以继续走偶像路线的陈宝国,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艺术之路。1986年,他放弃了四世同堂的机会,出演了电影《神鞭》,饰演一名小混混“玻璃花”。为了诠释好这一角色,陈宝国与当地的小混混们打成一片,每天与他们一起进进出出,甚至差点被警察误认为流氓。为了贴合角色的江湖气息,他还提议用纽扣替代隐形眼镜,将其磨成薄片塞进眼睛里。长时间佩戴,陈宝国的视力逐渐下降,最终左眼几乎失明。倪萍曾说,陈宝国的这只眼睛至今已经接近完全失明。
尽管如此,陈宝国从未对表演失去敬畏,始终保持对演技的认真与追求。生活中的陈宝国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虽然荧幕前他常给人严肃、不苟言笑的印象,私底下他却是一个温柔体贴、充满爱心的“恋爱脑”好丈夫。
与妻子赵奎娥的相识,是一段美丽的缘分。他们在中戏相识,彼此成为初恋。刚入学时,陈宝国并不擅长社交,专心读书,而赵奎娥的那一刹那的倩影,却深深吸引了他。两人虽然当时的学校规定严禁恋爱,但在同学的帮助下,悄悄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毕业后,他们各自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但赵奎娥始终支持着陈宝国的事业。
对于演艺事业,赵奎娥始终没有给过陈宝国任何压力,反而无条件地支持他。陈宝国为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一短短3集的戏份,花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拍摄,而那时演员并没有片酬,只有微薄的工资。但赵奎娥从未抱怨过什么。如今,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相爱如初。
尽管陈宝国如今年事已高,但他留下的那些经典作品,依旧在人们心中回荡。作为一位老戏骨,陈宝国用他那如陈年佳酿般回味无穷的演技,诠释了每一个角色的深度与内涵。他对角色的掌握,几乎让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信息来源:
最新消息新闻——评委陈宝国:今年的白玉兰奖是“神仙打架”
人民艺术家杂志——陈宝国老戏骨也曾是青春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