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即将迎来大结局,毫无疑问,这部剧后期的剧情愈发紧张激烈。洪亮、郑雅萍等人组成的专案组,开始深入调查矿难案件。最初,案件的牵涉人物仅限于陈胜龙和熊磊,这两人并非黑恶势力的核心人物。因此,案件与禹天成、江远等人并没有直接关联,更别提那几位真正的幕后保护伞。即使陈胜龙和熊磊被抓,兰景茗与江旭东依旧稳如磐石。
然而,能够威胁到禹天成、江旭东和兰景茗的,真正是131案。这一案件才是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致命弱点,甚至万海案及矿难案,都与131案紧密相连。131案的真相揭示了禹天成为吞并万海矿山的计划,命令王大有将万海杀害。尽管王大有未能成功杀死万海,后者逃脱后准备追究,但孙飞却以威胁手段让万海接受“道歉”,万海自然不肯妥协。最终,禹天成的妻子惨遭杀害,江旭东出面调解,万海才得以顺利取得禹天成的矿,而禹天成也从此告别东平。
禹天成的矿山,实际上与十五年前的131案息息相关。两年前,江远因车祸撞死一人,而陈胜龙替他顶罪。江旭东给予了江远这座矿山。之后,万海在矿中发现了铜镍资源,激起了禹天成的强烈不满,遂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布局。这一布局最终导致了万海案与矿难案的发生。
整部剧的后续剧情,围绕131案与万海案展开,洪亮等人对禹天成及其庞大保护伞团伙的调查逐渐深入。尽管禹天成的核心势力看似坚不可摧,但最终能够扳倒禹天成的关键,还是依赖于四个深不可测的人物。与郑雅萍那种刚勇直率的形象不同,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怂”,其实都别有深意。这四个人的“怂”,并非软弱,而是深思熟虑的策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个“装怂”的关键人物。
万海
第一个“怂”人是万海。虽然从外表来看,万海给人的印象是软弱无力,但他真的是如此吗?自从被冤枉入狱后,万海在前两年一直与黑恶势力进行斗争,依靠张文菁的支持和乔振兴的帮助。直到黑恶势力开始强势打压,万海被迫低头,主动认罪,明白在强权面前,自己的处境只会是任人宰割。十三年前,江旭东帮助他获得了一座矿,但也因此无法继续追究131案。而131案牵涉的巨大利益,却深深触动了万海。
在矿难案后,万海意识到陈胜龙想要夺走自己的矿产,渐渐发现了禹天成的幕后操控。虽然王华山的威胁使得他又选择低调,但当郑雅萍带着张文菁出现时,万海决定站出来喊冤,甚至揭露了131案的真相。他的反击,直接动摇了禹天成和江旭东的根基,最终万海不仅得到了无罪释放,还接管了禹天成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了东平的英雄。
张放
张放,海东省检察院的检察长,虽表面镇定从容,权力却极为强大。他的决策往往深思熟虑,表面上看似随和,但实际上每一个行动都在幕后精心布置。专案组的撤回并非因为江旭东的意见,而是张放有意在他人面前上演了一出“表面软弱”的戏码。无论是协助洪亮与郑雅萍推动案件调查,还是背后策划一网打尽的行动,张放都始终处于隐秘而关键的指挥位置。如果没有他为专案组撑起这层“保护伞”,矿难案的调查也许不会如此深入,案件的突破也不会那么迅速。
许言午
许言午是东平的公安局局长,表面上是个温文尔雅、笑脸迎人的“软弱”人物。然而,作为兰景茗的上司,许言午多年来一直在压迫下“装怂”。面对孙飞的高压,他几乎没有任何反抗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软弱。许言午的反转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他曾向秦锋和乔振兴透露过行动轨迹,提醒扩大搜索范围,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洪亮。这一系列行为,说明了许言午不仅并非完全屈服于权力的压迫,反而在关键时刻展现了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多年来,他装出的“怂”只是为了保存实力,直到最后,他选择站在正义的一方,帮助洪亮等人扳倒兰景茗。
洪亮
“洪亮,你怂,你是真怂。”郑雅萍的这句评价,揭示了洪亮表面上的懦弱。的确,洪亮在单位表现得极其软弱,连副主任都没有做上;在家庭中,他更是无法挑战江旭东的权威,也无法抗拒江敏的强势。然而,这种“怂”并非洪亮的真实面目。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敢和勇气,足以扭转整个局面。洪亮不仅调查了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案件,还敢于对抗自己的上司和岳父,调查那些权力滔天的大人物。为了揭露江旭东和江远父子的罪行,洪亮最终选择与江敏离婚,投身于正义的事业。可以说,洪亮的“怂”实际上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战略,他的勇气和决心,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为正义的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
在这部剧中,四个“装怂”的人物,最终都在关键时刻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权、勇敢追求正义的一面。无论是万海的反击,张放的智谋,许言午的隐忍,还是洪亮的逆袭,他们的勇气和智慧,都与郑雅萍的刚勇不相上下,最终为东平的光明揭开了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