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亮起,GAI站在《歌手2025》的舞台上,用重庆方言混着湖南民谣的韵律唱起《故湘·风》。
当熟悉的《浏阳河》旋律响起——“浏阳河转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心上”——弹幕瞬间被“第一稳了”刷屏。现场观众给出了13%的投票率,第四名。然而几小时后,云端票数揭晓:4.65%,断崖式垫底。综合排名第七,淘汰。
“故湘·风”吹过,留下4%的荒诞。
当GAI笑着拥抱安慰他人时,投票系统却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数字魔术。
现场投票中他稳居第四(13%),同期巴西歌手艾莉西亚失误明显却获第二,单依纯仅6.7%垫底。
云端投票却彻底颠覆,单依纯逆袭至17.53%第一,GAI暴跌至4.65%垫底。
这种十倍级票差在节目史上从未出现。更耐人寻味的是,“全民陪看团”10人中6人投票给GAI,却无力回天。网友的愤怒瞬间点燃:“资本做局”和“剧本杀”的指控如潮水般涌向节目组。
而镜头捕捉到单依纯听到结果时的反应——她表情凝固,水杯几乎脱手,嘴唇抿成一条线。讽刺的是,她当晚演唱的《开始懂了》被乐评人批评“气声黏连、情感空洞”,却登顶云端票榜首。票数逻辑的崩坏,让这场淘汰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般的荒诞展演。
“渡江少年”消失之谜:技术刀片切割文化血脉比淘汰更引发地震的,是节目播出后的一场“技术手术”。
直播中完整的《浏阳河》唱段,在芒果TV回放和QQ音乐音源中被整体删除,包括“水中啊有个少年在渡江”等歌词。
海外YouTube版本同样遭剪辑,湖南卫视对此保持沉默。
官方始终未解释原因。最初网友推测是因歌词暗含政治隐喻——“渡江少年”被联想为青年毛泽东,“挥斥方遒”等意象触及审查红线。但随后,GAI所属公司“种梦音乐”大佬韩啸出面回应:“拿不到《浏阳河》版权”。
这一解释却引发更大质疑:若版权真有问题,为何直播能播出?为何独删象征湖湘精神的段落?乐评人耳帝直言删除破坏了歌曲意境完整性,网友痛斥:“在湖南剪掉歌颂母亲河的片段,是忘了浏阳河出了什么人?”
面对这场风暴,相关者的反应折射出娱乐工业的撕裂。
GAI洒脱发文“说唱歌手肯定是歌手”,宣布退出复活赛:“要给自己放假了”。
音乐圈集体声援:盛宇得知淘汰后爆粗口,布瑞吉称GAI是“心中最屌的歌手”,制作人Ranzer自嘲“去报作曲班进修”。
节目组一边沉默应对删歌质疑,一边喊话GAI“回来炸场”,矛盾操作被批“又当又立”。
而单依纯被迫卷入舆论漩涡。粉丝澄清她前八期云端票均低于现场票,此次“倒挂”实为节目操控,让她成了“战术性工具人”。当娱乐逻辑碾压音乐本质,无人能独善其身。
4%背后的黑洞:当综艺成为流量绞肉机这场闹剧早已超越一场普通淘汰赛,它暴露出音综体系的系统性溃败。
投票机制崩坏:云端评审与现场观众审美割裂达荒谬程度。单依纯连续7期云端票高于现场票,此次差值竟达10倍,被疑算法操控。
文化自我阉割:删减《浏阳河》暴露地方卫视对本土文化的背离。当姜文在电影中用《浏阳河》传递民族自信时,湖南台却挥刀切割自己的文化血脉。
“冲突经济学”:GAI此前多次表达“想走”被强留制造话题,本场发挥上佳却被淘汰。网友总结剧本套路:“想走不让走,想留偏淘汰”。
当流量成为唯一KPI,艺术表达便沦为可计算的“数据肉鸡”。清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数据显示Z世代对方言音乐接受度提升47%,但节目评审平均年龄42岁——代际审美错位下,年轻人在弹幕刷屏“文化牛逼”,换来的却是剪辑刀片和4.65%的“技术性死亡”。
GAI离开舞台时笑着拥抱众人,转身后只在微博留下:“唱爽了,在我心里我是第一。” 而《故湘·风》未经删减的版本已在全网流传,浏阳河的浪涛声中,水中少年依然在渡江。B站的年轻网友用GAI演唱的《故湘·风》进行了大量的二创剪辑来缅怀毛主席。
歌中加入的浏阳河旋律以及为这段旋律新写的歌词可谓神来之笔,“有个少年在渡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句“孩儿立志出乡关”,今天的游子与百年前的那位游子隔着时空在歌曲里展开了心灵对话:
浏阳河,转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心上
水中啊有个少年在渡江
风吹去一首歌谣
翻滚的浪它对我唱
这场闹剧没有胜利者。节目组收获两个爆款热搜,代价是公信力的破产;观众见证了一场行为艺术,主题叫“娱乐至死”。
但风不会停——当《浏阳河》的旋律在街头巷尾被年轻人重新唱起,当4.65%的荒诞票数成为音综史上的耻辱柱,某种觉醒已然发生:真正的艺术无需投票,它流淌在血脉中,终将漫过流量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