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官司,胜败会否先知?我出马诉讼时,易 易 易!”今年7月,创下口碑与票房神话的香港话剧团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启动内地巡演,掀起观演热潮。在剧中主演“大状王”方唐镜的香港话剧团“台柱子”演员刘守正,以炉火纯青的演技,深入刻画复杂人性,演出了“五彩斑斓的黑”,令观众又恨又爱,被誉为全剧“定海神针”。
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剧照。香港话剧团提供
这不是刘守正第一个征服内地观众的角色。从《都是龙袍惹的祸》的安德海,到《最后晚餐》的周国雄,从《亲爱的,胡雪岩》的赖老四,到《顶头锤》的郑开满,从《暧昧》的陈志勇,到《天下第一楼》的唐茂昌,再到这次《大状王》的方唐镜……他带来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刘守正也以精准塑造不同人物的极强能力,赢得“千面戏尊”的称号。
此次《大状王》来京演出间隙,刘守正接受了艺绽君独家专访,讲述了自己从艺的经历,分享了他对戏剧的热爱、对家人朋友的深情,以及和北京的情谊。
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演员刘守正。香港话剧团提供
童年热爱电影 一生痴迷戏剧
台上,刘守正亦正亦邪,亦庄亦谐,无论角色大小皆令人印象深刻,被称为“往台上一站就招人喜欢”;台下,他笑容可掬,谦逊厚道,是同行朋友心中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
父亲当年为他取名“守正”,寄予后代端正做人的期望。未曾想,“刘守正”这个颇有深远意义的中文大名,日后响彻华语戏剧圈。
童年起,刘守正便显露出对表演的痴迷。六七岁时跟着父母看午夜场电影毫无困意,八九岁已会独自去影院买票观影并模仿台词和表演。这份源于骨子里的热爱,让他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如愿成为一名演员。
初入行,在俊男靓女云集的演艺圈,刘守正机会寥寥,只能演些小配角。他学会接受与忍耐,却从未放弃。“挫折让我查漏补缺,”他说,“没戏演时,我便主动争取做助理导演,这些经历让我从另一视角理解戏剧,对表演大有帮助。”
父亲虽曾期望刘守正从商,但始终支持儿子选择。“我老爸现在已经80岁了,还在为了我刷小红书,看到北京上海观众那么多观众热情评论,他特别开心。”
二十多年演上百部作品 最钟爱三个角色
自2001年加入香港话剧团任全职演员,后兼任导演,至2023年晋升助理艺术总监,其间还曾任教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刘守正从未离开舞台。二十余年,他参演上百部作品,获奖无数。其中,《最后晚餐》的周国雄、《都是龙袍惹的祸》的安德海及《大状王》的方唐镜,是他最为刻骨铭心的三个角色。
在《大状王》中,刘守正将方唐镜的复杂性演绎得生动有趣,又可恨又可爱。他分享心得:“方唐镜初始是大坏蛋,但演员不能只演其坏,需找到其可爱之处,并精准呈现转变细节,人物才鲜活立体,才能让观众信服。”
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剧照。香港话剧团提供
他特别提到香港话剧团两个引起轰动的音乐剧《顶头锤》和《大状王》的灵魂人物高世章:“他是一个真的懂得用音乐去讲故事的人,他和填词人岑伟宗的完美组合才能令观众这么喜爱他们的作品。作为演员能够演绎他们的作品是相当幸福的,因为只需要依循歌曲里面的旋律和文字,已经能很舒服流畅地表达角色的情感。”
而戏剧最吸引人之处,于刘守正来说,在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答案。初学时,他享受投入角色和收获掌声;如今,他更看重与观众好好讲故事。“通过角色与观众达成精神共鸣,每个故事都深化我对人性的思考,这是戏剧最吸引我的地方。”
《大状王》导演因刘守正而结缘戏剧
音乐剧《大状王》的导演方俊杰坦言,他上中学时本不知戏剧为何物,那时更加热衷篮球和田径,只为吸引女同学目光。然而,一场学校组织观看的莎士比亚话剧《驯悍记》彻底改变了他。他吃惊地发现,台上有位并不算高大帅气的男演员,凭借非常有趣精湛的喜剧表演,竟然让台下女观众们都为其疯狂尖叫欢呼。这让方俊杰第二天便去报名参加了学校戏剧社。进了戏剧社,他真正领会到戏剧的魅力,也越来越坚定信念,考入香港演艺学院成了一名戏剧导演,毕业大戏排演的正是引导他走上戏剧之路的《驯悍记》。
毕业后,方俊杰首次与香港话剧团合作,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最后晚餐》,刘守正担任剧中男主演。这部作品正式公演时一炮而红,反响热烈,先后荣获多项大奖,刘守正也因此荣获第四届香港小剧场奖最佳男主角以及第21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后晚餐》排练过程中,方俊杰越看刘守正越觉得面熟,询问:“你是否曾去中学演过《驯悍记》?”刘守正惊讶道:“是啊!那是我刚毕业时演的戏!”方俊杰感叹:“正是因为你,我才入行啊!”而刘守正也曾回演艺学院看过方俊杰导演的《驯悍记》。这份戏剧性的缘分令两人惺惺相惜,合作至今。《大状王》中那句“有几多邂逅,会终生也未忘记”的歌词以及“原来你我当年相遇,只为今天”的台词每每响起,都令他们感怀这段情谊。无独有偶,方俊杰的太太也是在中学时因为看了刘守正的毕业演出《绿野仙踪》而爱上戏剧,日后成为舞台灯光设计师。
刘守正与方俊杰
在方俊杰眼中,刘守正是他最欣赏的演员,不仅因其演技精湛,更因其“不自私”:“他是能带动对手发光的演员,与他同台的演员都能提升,这非常难得!”刘守正也认为:“演绎角色的关键是与对手良好配合。从排练到演出,我常留意对手细节并给出合理反应,保持每场演出的‘鲜活’感。”
2023年,刘守正晋升为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肩负起培育新人的重任,他常与青年演员分享见解:“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给予空间、有效提供建议而不扼杀其创作力。”《大状王》此次内地巡演设有新卡司阵容,刘守正对年轻演员们的表现总是不吝支持与赞赏。“他们仅用一个半月排练便达此高度,非常可喜,且会越演越好!”
执导普通话版《最后晚餐》 推动两地文化交流
作为导演,刘守正同样令合作者获益匪浅,并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戏剧文化交流。2025年,他来京执导了普通话版《最后晚餐》,成功开启了香港话剧“本地化”的新模式。
在剧中担任主演的内地优秀演员张巍初见刘守正的印象是:“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看得出深爱戏剧。”合作中,张巍发现刘守正擅于观察:“他不让演员生搬原版,而是在持续观察中挖掘演员自身特质。他不急于定论,绝不放弃观察与交流。”刘守正常跪在排练厅给演员说戏的姿态更是令张巍难忘:“那是极致的专注与忘我。”
刘守正(右)在北京排练厅导演普通话版《最后晚餐》
张巍至今铭记刘守正对他的指导:“他说:‘张巍,你内心丰富,对人物感触深,但要向里演,别怕观众看不到而向外演太多。’这句话对我帮助很大,成为我日后衡量自己表演分寸的重要标准。”
亲密的合作使他们结下深厚友谊。这些年,刘守正来京演出,张巍肯定去看;刘守正也常去看张巍演戏,一次专程从香港赴深圳看张巍主演的《庭前》,还特意赠送张巍喜爱的王菲CD。“他是重情重义的真艺术家,只爱艺术,不把自己当‘家’。”张巍赞叹,“我欣赏他的这份纯粹,总盼能再合作,向他多学习。”
来京演出就像“回家见家人”
这些年,刘守正频繁赴内地演出交流,仅2024年就有《小岛余香》《暧昧》《天下第一楼》三部作品登陆内地,今年更带来掀起京沪两地观演热潮的现象级作品《大状王》。
每次身着厚重戏服演完长达三小时又唱又跳的《大状王》,刘守正还要为守候在后台门口的热情观众签名合影交流一个多小时。“观众有本地的,也有外地赶来的,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大家看完戏后写下那么多深度评论,提出宝贵意见,也让我很感动感恩!”
真诚热情的刘守正,多年来在北京结交了众多好友。《大状王》在京演出期间,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大家相聚,深入交流了很多戏剧创作发展的问题,也盼望彼此能有更多合作。“每次来京演出都像‘回家见家人’!”面对真诚欢迎他的北京观众和业界好友,刘守正笑道,“期待未来带更多作品来巡演,多多与大家见面!”
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