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侦剧《扫毒风暴》中,有一场婚礼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真实感十足:婚礼现场,女婿家送来一辆进口豪车,老丈人嘴上不断推辞,但脸上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最终还是爽快地收下了礼物。这位老丈人,正是由孙浩饰演的黄科长——海关缉私科的一名中层干部。
黄科长身居权力边缘,职位不算低但也不算高,性格谨慎又精于算计,算盘打得精明透彻。他表面上嘴硬说着“别送车”,但动作却十分迅速,帮亲家默默完成走私通关。可一旦事情败露,他立刻撇清关系,急忙拉走女儿,关上门谢客,翻脸比翻书还快。孙浩通过几个眼神和微妙的小停顿,将这个自私又怕事的小官僚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让人看了既气愤又忍俊不禁。
《扫毒风暴》吸引了众多观众关注段奕宏和秦昊的双男主对决,然而孙浩饰演的黄科长这位配角却悄然圈粉无数。他塑造的权力边缘人,既不上不下又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现实感十足。弹幕里有人感叹:“这演得太像现实了!”“孙浩老师太会演了!一身市侩味儿。”还有网友说:“看完这段,想起了单位里那个总说‘我不掺和’的中层。”
57岁的孙浩,凭借丰富的表演经验,以细节刻画和语气变化赋予角色层次感,不做夸张表演,却让人觉得极为生活化。他的稳重沉稳,仿佛就在你身边,令人难忘。
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孙浩其实是出身歌手,而且是一位“一首成名”的民谣歌手。1995年春晚,26岁的他站在中央,深情演唱了《中华民谣》,一曲唱红了自己,也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那时,这首歌几乎家家播放,市场里的大喇叭也循环着旋律——“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他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民谣代表”,但他并未借此大肆炒作,而是选择脚踏实地,慢慢耕耘音乐道路。
正是这份“慢”,让他在那个快节奏变化的时代显得格外特别。随着港台流行乐风靡内地,孙浩的民谣唱腔显得不够时髦,唱片销量逐渐下滑,曝光度减少。尽管不再炙手可热,他却没有消失,而是尝试转型,开始兼顾演戏和唱歌。
起初,他饰演的多是不起眼的小角色:派出所所长、小镇中年人、基层单位负责人等,虽然不起眼,却从不敷衍。例如在《扫黑风暴》中,他扮演的胡笑伟,一个表面正义实则暗藏黑暗的小镇警察,形象鲜活。孙浩为角色添加了丰富的生活细节:常拿着泡着红枣和枸杞的茶杯,见领导笑脸相迎,面对上访群众却眉头紧锁,口中喊着“依法办事”,手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趣的是,他设计了“高血压”桥段——角色一紧张便掏出血压计,被网友戏称“胡高压”,这些细节来自他的真实观察。
此外,他在《白鹿原》饰演的村干部、《装台》中的剧务工人、《悬崖》里的伪满特务刘魁等角色,也都令观众信服。他明白自己不是主角,也不追求主角光环,只想把自己能演的角色演得扎实生动。
孙浩的感情生活一直低调,57岁未婚无子,极少曝光。他曾在采访中被问及婚姻,淡然回应:“家庭是很私人的事,我不想让另一半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没有刻意避嫌,也不大谈个人私生活,和他演戏时的风格如出一辙,低调而专注。朋友们评价他是“老派艺人”:不拍真人秀,不接代言,不混圈子。下戏后,他喜欢泡杯茶,听老歌,有时自己弹唱。2025年,有网友在KTV偶遇他,拍到他独坐角落,轻声唱着《中华民谣》,自然真挚,像唱给自己听。
对于许多演员来说,年过半百常是事业瓶颈期,尤其没有主角光环,非流量明星,机会大减。但孙浩却另辟蹊径,赢得导演信任。戏份虽少,台词有限,却用精准的肢体语言和眼神留下深刻印象。他不抢戏,只稳稳地撑起角色,懂得何时收放自如,毫不刻意,尽显成熟沉稳。
正如他所言:“现在这年纪,不求红,只求准。”许多人误以为孙浩“糊了”,其实他一直都在,只是换了条道路。不再是舞台中央的歌手,而是影视剧中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用几十个角色,稳扎稳打续写演艺人生。
你还记得那个唱《中华民谣》的孙浩吗?你心目中他演得最精彩的角色是哪一个?欢迎分享你的看法,也欢迎转发给曾追过《悬崖》《扫毒风暴》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