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古恩执导的《超人》对于DC宇宙(DCU)以及DC粉丝来说,意义非凡。对于公司而言,这部作品是重启后的首部电影,其成败直接关系到未来的项目走向;而对于影迷而言,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历历在目,亟待一部票房与口碑双赢的重启之作来振奋精神。
从当前的反馈来看,詹姆斯·古恩并未辜负期待。美国本土的口碑与票房表现尚可,但考虑到近年来超级英雄电影的市场逐渐萎缩,《复仇者联盟4》当年在中国市场所创造的辉煌景象,现如今已难以重现。
超人这一角色自漫画创作伊始,便与蝙蝠侠等其他超级英雄截然不同。他不仅充满阳光、自信和善良,更是充满对所有人真挚的情感,哪怕面对反派也始终不吝惜自己的同情。他是氪星的使者,堪萨斯农场的农家男孩,是《星球日报》的记者,同时也是正义联盟中总能在绝境中点亮希望的光明之源。正因为这一崇高形象的塑造,超人从漫画诞生伊始便风靡全美,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美国梦”的象征,成为最早登上大银幕的超级英雄角色之一。现今的资深影迷提到超人,或许会立刻联想到克里斯托弗·里夫和亨利·卡维尔的演绎,但实际上早在1948年,科林·艾兰便首次在银幕上饰演超人。
在某种程度上,詹姆斯·古恩虽然避免了英雄起源故事的常见套路,但影片本质上仍讲述了一个人物成长的故事。超人在影片中的历程包括遭遇波拉维亚之锤的重击,遭到卢瑟与反派的入侵,孤独堡垒被攻破,甚至成为美国政府眼中不可控制的安全威胁,关进了没有天日的牢房,最终发现父母所留录音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与漫威近年来频繁推出的模板化、千篇一律的作品不同,詹姆斯·古恩在这部开山之作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思维。他并未执着于虚假空洞的世界观构建或悬浮的英雄叙事,而是巧妙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随着剧情逐步展开,许多此前仅存在于漫画中的经典角色纷纷登场,其中一些曾在其他版本的超人电影中出现过,然而大多数反派角色则是首次亮相大银幕。在线性叙事的推动下,这些角色随着超人面临的现实挑战逐步登场。尽管一些观众或许会担心如此众多的角色在短短两小时的影片中是否会让剧情显得过于复杂,但事实上,凭借《银河护卫队》系列的成功,观众无需担心詹姆斯·古恩的群戏塑造能力。整个故事的核心依然是超人,正如片名所揭示的那样,超人始终是影片中的绝对主角。
不过,并非所有观众都对詹姆斯·古恩的巧妙构思买账。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在世界观设定和人物塑造上存在显著不协调之处。尤其是在影片刻画超人人性脆弱的一面时,其他角色则往往显得单一且工具化,许多台词空洞,缺乏深度。譬如卢瑟一心想要摧毁超人,卢瑟的女友执着于寻求真爱,日报记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而露易丝则坚定不移地支持超人。影片一方面展示了身陷困境的超人,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个近乎游乐园般的世界观设定,这种巨大反差让超人的成长经历和充满超能力者的世界缺乏应有的沉重感和现实性。
从这一角度来看,十多年前的《超人:钢铁之躯》显然做得更好。无论是在影片对复杂人性的刻画,还是对世界观的细致描绘上,都更好地推动了史诗气质的延续,使得影片的叙事层次得以自然展开。
另外,尽管许多漫画迷认为恢复超人红内裤的设计是一种对原作的致敬,但对于许多缺乏漫画情怀的中国观众而言,这种设计反而显得过时,并不如亨利·卡维尔所演绎的超人形象那样真实、帅气。同时,影片尽管有着不小的投资预算,但为了复刻所谓的“复古漫画风”,许多英雄角色的服装设计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倒像是十多年前的日本特摄片,让整体效果有些显得不太现代。
可以预见,詹姆斯·古恩的《超人》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口碑爆棚的效果,特别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不可否认,古恩以及幕后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但在好莱坞电影市场逐渐颓势、传统电影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一部未能满足大多数观众预期的《超人》电影,显然难以唤起观众心中对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版超人翱翔天际时的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