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了”,成为2025年蛇年春晚的爆梗。
而在这句爆梗的背后,是岳云鹏长达半年无法释怀的委屈。
在岳云鹏孙越的相声专场沈阳站,已经不再有人提及春晚事件的情况下,岳云鹏却主动回应了。
他先是给大家表演了一段相声,现场观众反响良好,可越是反响得好,岳云鹏就越觉得委屈。
因为这段表演才本应该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也是他年前辛辛苦苦研究与琢磨出来的新段子。
当初是因为台里编导觉得演唱的部分有点多,整体不适合在春晚舞台上呈现,于是才临时改了,最终版本也就是春晚舞台上表演的那样。
既不搞笑,又不被观众待见,不光被现场观众贴脸开大,表演结束后更是直接被骂上热搜。
大年三十被全网谩骂,用孙越的话来说:差点一口气没顺过来。
更令岳云鹏感到伤心难过的,是同村人的表现。
以前春晚结束后回老家,乡亲们会非常热情的欢迎他,而被全网攻击后,他的村里人却说:你还有脸回来。
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的段子,还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通过岳云鹏极力掩饰难过的表现,不难看出舆论对他的影响。
满打满算已经过去半年了,岳云鹏还是无法释怀,甚至难过到在台上掩面哭泣,让人意外。
可见,舆论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
其实这已经不是岳云鹏第一次因春晚表演遭受网络暴力了,只是以前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哪怕是嘴瓢说错字、笑场,大家都当个笑话就过去了。
只是蛇年春晚那个说“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了”的观众,一下带动了情绪,引起了连锁反应。
实际上,岳云鹏能连续这么多年站上春晚舞台,并没有网友说得那么差。
郭德纲就曾公开表示,在春晚说相声太辛苦了。
不是难在自己编不出好的作品,而是难在审核。
就拿2013年的春晚来说,郭德纲本来都准备好作品了,第二天都要录备播带了,第三天就开启直播在全国观众面前表演了。
突然就接到编导组的临时通知:换个题材再写个新作品出来。
短短两天,让他重新编一个节目,而且最终只给他十七分钟的表演时间,这哪够啊。
节目现编,没时间。
表演时间短,太赶了。
这还不是最窒息的,最窒息的是表演当天,他人在台上说着相声,工作人员就举着倒计时的牌子在台下时不时提醒他还剩几分钟,以此调控整个晚会的时长。
这样一来,郭德纲得一边在脑海里摘词减稿,一边嘴不能停还要考虑流畅性与逻辑性,一边还得考虑包袱。
相声讲究节奏,少说一句就容易前后不搭导致包袱不响,所以郭德纲只能现场编词,与于谦打配合。
经过这次上春晚的经历,郭德纲再也不愿上第二次,因为这么多限制条件下压根就说不出相声的魅力。
当然,春晚编导组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为了整个晚会的完整性不得不这样做,包括对岳云鹏的邀请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
不难发现,编导组总是把岳云鹏的相声安排在语言类节目的最前面。
这看似不起眼的安排,实则有大讲究。
一场大型晚会最怕的是观众冷场,所以一开场就得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后面节目的顺利展开。
能通过一个节目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必定是有观众缘且有一定实力基础的,编导组之所以考虑岳云鹏就是因为他符合这两点。
说白了,编导组是出于对岳云鹏的肯定,所以才寄予厚望。
他也没有辜负期望,无论是《年三十的歌》、《妙言趣语》、《生活趣谈》都成功让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观众跟着情绪高涨起来。
相比作品的完整性,岳云鹏起到了更重要的热场作用,这也是他为什么频繁下场与现场观众互动的原因。
如果真想听相声还是得去看专场,那里才能展现出一个相声演员的实力,春晚更多是娱乐,摘词减句是常态。
岳云鹏也曾遇到过,人在台上说相声,台下就不断给他倒计时的情况。
如此压力之下能不出大错,还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时隔六个月,岳云鹏终于有机会把他最初的作品拿出来演给观众看,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与安慰。
看着他得到观众认可后在台上掩面哭泣,不禁感慨舆论的威力。
作为观众,可以不喜欢他,但也请嘴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