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个角度来看,脱口秀演员的职业,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充满了艰辛和风险。能否通过幽默打动观众,选题的把握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节目中的得票,更决定了观众在节目播出后的反馈与评价。对于一个脱口秀演员来说,选题的敏感性和观众的情感共鸣,简直比演技本身更为重要。
近些日子,一位毕业于清华的年轻老师“墩儿”,以一名新手教师的身份,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中,带来了一段关于教育工作的脱口秀。然而,这段表演并未如她所期望的那样赢得观众的喜爱。在节目中,她的得票仅为149票,远低于其他选手,外界的争议也迅速涌现。不少观众认为她通过讽刺和戏谑教师这一职业,误导了大众,对教师的形象进行了“抹黑”。
细究一下,今年的脱口秀节目中,确实有不少选手选择讲述自己职业的故事:例如,喜剧之王的空姐“嘻哈”、教师“敦儿”、消防员“二哥”、法务“孙嘻”,以及警察“火锅”和滑雪教练“邱月”等。然而,虽然每位选手的表现各异,获得的反响有好有坏,唯独“敦儿”成为了引发争议的焦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它本身就不容易引发广泛的共鸣。正如郭麒麟在点评时所言,敦儿的表演让她成为了“观众的对立面”,这一身份天然让人产生距离感。再者,她选择的故事内容,更是令她从一开始便站在了不太讨喜的一方。在教师这一身份下,敦儿原本可以讲述那些充满温情、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然而她却选择了一些极易引发反感的段落。
她讲述的内容包括:一进教室就摆出严肃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不说话,直到有学生的纸掉落,她才突然严厉地宣布:“下不为例”。虽然这种场面一时看似能凸显老师的威严,然而现实中,学生不小心掉个纸片,又岂算得上什么大错?这种夸张的做派显得既不合理,也过于戏剧化,让人觉得她是在刻意营造紧张氛围,甚至带有些许无理取闹。
接着,她又分享了关于自己知识储备的“骄傲”——“很多知识点,其实我们老师比你们早知道一天而已”。她还提到自己对于提前预习的学生的反感,讽刺那些提前了解下一个单元内容的学生,认为他们“问那么多问题干嘛”。这种自豪的态度,让她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而更像一个自视甚高、与学生缺乏共情的存在,尤其是她对学生主动求知的轻蔑,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不仅如此,她还讲述了自己双标的行为——自己明令禁止学生带奶茶进课堂,却每天偷偷带着奶茶上课,甚至堂而皇之地喝着珍珠奶茶上课。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脱口秀舞台上虽然能引发一阵笑声,但也让观众对她这个教师的形象感到不满。试问,谁愿意看到一个口口声声要求学生遵守规矩,却自己屡屡犯规的老师?
要知道,在脱口秀的创作层面上,敦儿的技巧并没有问题,她的演绎手法和节奏掌握也不差。然而,问题在于,她选择的职业背景注定让她的段子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反响。尽管我们作为观众,明白她是在演绎一个虚构的教师形象,但这个形象却仍然让人不禁产生反感。毕竟,谁会愿意有这样一位老师?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这种性格的教师教导?
假如换个职业思考,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比如,假设消防员“二哥”在脱口秀中讲述自己第一次面对火灾时连灭火器都不懂用,大家会欣然接受吗?如果一个医生讲述自己仅比病人早知道一些症状,而缺乏基本的医疗素养,观众还会觉得好笑吗?显然,这种职业道德被戏谑的做法,只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质疑。
其实,某些职业确实是可以作为脱口秀的素材,但这类素材必须基于对职业本身的尊重,而不是拿职业道德做文章。正如嘻哈这位前空姐,她通过幽默的方式讲述空姐职业的困境,用一种略带自嘲的方式打破了空姐的固有形象,并通过她的表演为这一职业争取了更多理解。她用她的幽默和智慧,展示了空姐工作的不易,而非迎合空姐接触有钱人、迎合男人等刻板印象,这才赢得了观众的尊敬。
再看其他正面教材,滑雪教练邱月的段子中,她并没有调侃自己的职业,反而将焦点放在了其他公司的不合理做法上,精准地展示了滑雪行业的漏洞。消防员“二哥”讲述自己新手时期的故事,也通过幽默和自嘲的方式展现了初入职业的青涩与成长。这些段子都以正面的视角呈现了各自职业的特性,并避免了任何负面和不当的玩笑。
说到底,脱口秀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但自由的背后,需要有对职业的尊重和对观众情感的敏感。如果演员想要通过幽默与观众建立共鸣,赢得更大的支持,就必须小心选题与选材,避免触碰那些无法轻易戏谑的底线。
最后,给每一位勇敢站上脱口秀舞台的演员们送上我的祝福——愿你们能以智慧和幽默让世界变得更加光明,愿你们能以真诚与善意赢得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