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深夜,甜馨登上热搜。
不是哪个流量明星塌房,也不是哪对CP官宣,而是一位12岁的小女孩——甜馨,点了个“赞”。
这个点赞可不简单,它出现在一条直指贾乃亮“不是好丈夫”的评论下,字字句句都像刀子,直戳“国民好爸爸”的人设。
吃瓜群众立马炸锅:这是手滑,还是心声?
第二天,热搜立马飙上第一。小甜馨火速回应:“没别的意思,就是看到了。”她还补了一句:“我爸是好爸爸。”可网友并不买账。
到底是小孩子的无心之举,还是青春期的情绪外泄?这一切,恐怕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二、一张旧合照,一个点赞,掀起12年的家庭风暴有图有真相。
就在点赞风波发酵的同时,甜馨晒出了一张小时候和李小璐的合照,配文:“比流言蜚语更早到来的是妈妈的爱。”
照片里,小小的甜馨躺在床上,李小璐满眼宠溺地看着她,亲吻、搂抱,母女俩的亲密溢出画面。
这不是第一次。
过去几年,每当李小璐被舆论攻击,甜馨总会站出来。她说:“妈妈是最神圣的词”,她说:“我不喜欢的评论,我会删掉。”
就连祝父亲节快乐时,她也要补上一句“也爱妈妈”。
细节决定一切。
从未成年人的口中说出这种话,不是轻易能编出来的。
曾经的“国民小甜心”,现在成了网络舆论的中心,而背后,是一段被看上去“体面”掩盖的家庭裂痕。
三、“爸爸去哪儿”?可能去了直播间贾乃亮一直被塑造成“好爸爸”的典范。
早年《爸爸回来了》里,他带着甜馨洗澡、做饭、讲故事,一举一动都被赞“暖男”、“模范父亲”。
可节目之外的他呢?
据李小璐透露,甜馨出生那天,贾乃亮只换过一次尿布,还被剪成家庭VCR播放了无数次。之后?就没了。
有期节目,甜馨热到满头大汗,李小璐冲上台帮她扇风、擦汗。贾乃亮在干嘛?跟主持人聊天。
还有一次,1岁多的甜馨被他带去浴缸洗头,水直接倒在孩子头上,眼睛都没捂。
观众看的是节目,孩子记住的是感受。
节目可以剪辑,记忆剪不了。
如果说一个爸爸的“出镜率”决定不了亲子关系,那日常的陪伴和细节,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如今贾乃亮在直播间卖货风生水起,倒是陪孩子的照片少之又少。
而李小璐呢?为女儿推掉工作,陪跳舞、练琴、辅导功课,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投入?
四、点赞是手滑,还是一场“青春期的反抗”?当公众还在争论“甜馨是不是手滑”时,另一个声音正在悄然崛起。
“12岁的孩子,不是傻子。”
“谁对她好,她最清楚。”
“她的态度,比热搜还真实。”
说到底,一个孩子的情感站位,并不是一句“我爸挺好的”就能平衡的。
她也许仍然爱爸爸,但更懂得谁在深夜为她盖被子,谁在清晨为她准备早餐。
而在这场“点赞风波”里,她的情绪,也在逐渐走向成人世界的边缘。
她在否认的同时,又发文“家庭的事不该被外人评价”,这话,哪像一个小姑娘能说出的?更像是精疲力尽的妥协。
五、娱乐圈不是童话,星二代更不是例外放眼娱乐圈,星二代的成长从来就不是轻松的。
张悦轩小时候上节目被骂“娇气”,王诗龄一胖就被网暴,李嫣一张照片能被解读成百种情绪。
他们不是普通孩子,却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复杂的期待和目光。
而甜馨,曾是那个说“我们白着呢”的小可爱,现在却要在社交平台上为妈妈辩护,为爸爸澄清,甚至要解释一个“点赞”的意义。
当孩子开始在网络上和网友“掰扯道理”,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把边界感丢得差不多了?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红,孩子是非也多。”
但再多的关注,也不该成为孩子的负担。
六、贾乃亮的“二胎”风波,是巧合,还是火上浇油?就在甜馨“点赞事件”还没平息时,又有爆料称贾乃亮已有新恋情,还生了儿子。
有狗仔拍到他和短发美女深夜同回家,车上亲密无间,这些事,他从未正面回应。
甜馨的爷爷奶奶据说偏爱孙子。
种种线索,拼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原配的女儿,站出来保护妈妈;爸爸的新生活,悄悄展开。
网友一句话戳中要害:“妈有钱你就有钱,爹有钱你就多了几个兄弟姐妹。”
听着扎心,却现实得很。
七、观众有“镜头滤镜”,孩子有“生活滤镜”节目里,贾乃亮是那个用心陪伴的好爸爸。
现实中,李小璐是那个默默付出的好妈妈。
观众看的是剪辑版的生活,孩子感受到的,是无剪辑的陪伴。
一个点赞,或许不是挑衅,而是成长的信号。
她开始有了判断,有了情绪,有了表达。
而我们要做的,或许不是揣测,而是给出理解和尊重。
八、孩子不是道具,别让舆论成为第二次暴力甜馨不是娱乐圈的“破事显微镜”,更不是流量的载体。她是个正在成长的小女孩,有情绪,有判断,也有爱。
别总盯着她的点赞、发文和评论,她不是你家热搜制造机。
成年人演的戏,别让孩子来背锅。
可以成长,但我们得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不是被围观的舞台。
孩子承担不了大人的恩怨情仇,别让一场点赞风波,变成她童年的阴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