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的口碑崩塌,我并不感到惊讶。
自从《人世间》之后,他不仅荣获了视帝的荣誉,还与圈内的大导演们合作了一次又一次,资源和机会飞速上涨,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他逐渐消耗了作为演员的独特灵气和观众的好感。最近,雷佳音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荧屏上,打开电视,他在《长安的荔枝》中被同僚陷害,被迫成为荔枝使,围绕如何安全运送荔枝四处奔波,焦头烂额;走进电影院,他在《酱园弄》中饰演一名满脸痘坑、心狠手辣的角色,与章子怡的对手戏可谓残酷至极,令人毛骨悚然。这两部作品,不仅拥有大导演、大IP和大制作,观众的期待值也是极高的,但最终的结果却相似——作品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尽管主演的表演未必是唯一的原因,但随着名气和资源的双重提升,主演的责任也随之增加,无法逃避观众的情绪波动。
雷佳音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观看《长安的荔枝》时,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雷佳音所饰演的李善德,与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扮演的陈俊生、以及《周秉坤》中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外表和情境换了个面貌,演技依旧如出一辙。雷佳音擅长塑造那些窝里横、憋屈的小人物,他那种委屈、怯懦、憋气的气质,容易激起观众的同情心。然而,这种角色近几年他饰演得太多了,演技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观众看多了也就腻了。因而,《长安的荔枝》评论区充斥着对他表现的批评也就不难理解。
而《酱园弄》本是一部女性为主角的影片,但雷佳音的戏份过多,甚至有时压过了女主角,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疲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年雷佳音的作品数量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几乎每部大制作的影视剧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据悉,他的待播作品仍有11部之多。几年来,他高频率的曝光让他几乎没有时间沉淀和反思自己,只能依赖一成不变的“模板化”演技来诠释不同的角色。如今的娱乐圈,已经不再是昔日那种“随便演演总有人买单”的市场,观众在筛选内容时更为挑剔,纯粹的“演技模板”已经很难打动他们。
而在许多演员正面临无戏可拍的困境时,雷佳音却凭借个人的资源覆盖了影视行业90%的头部资源,这让大众更加认为他有着强大的资本背景。可是,说雷佳音有强大的后台,这未必完全准确。
雷佳音2004年出道,演了十几年配角,直到2017年《我的前半生》之后,他的资源才开始好转。他能够获得资本青睐,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他有一定的观众缘,且演技实力也不差,因此用他总是最安全不过的选择。
从雷佳音的角度看,他在圈内默默无闻了十多年,深知演员这条路的艰难。当机遇来临时,他必须拼尽全力抓住,因此对沉淀和提升的思考,显得有些奢侈。站上巅峰,享受过鲜花和掌声的人,难免会陷入“欲望”的陷阱,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穿越浮华、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雷佳音和他饰演的角色有些相似,表面上看似窝里横、憨态可掬,实则内心有着不服输的劲头,总想着证明自己。一旦抓住机会,他必定会拼命向上攀爬。
然而,这两年来的雷佳音,每一次出现,面容总是显得异常疲惫,似乎被资本推到了这个高位,无数的片约缠身。尽管他很累,却依然舍不得离开那片山顶的风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想要走得长久,就不能违背生活的规律。你只有接受人生中的起伏波动,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张译的思考显然比雷佳音要更加清醒。继第二次获得华表奖之后,张译便宣布短暂息影,因为他在过去几年中密集地投入拍摄,意识到自己有些迷失,需要时间去扎根生活,进行自我沉淀。尽管他在短时间内失去了不少机会,但从长远看,这一选择将使他在演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那么,张译与雷佳音的最大区别又是什么呢?
雷佳音对世俗的成功充满渴望,尽管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但他内心的野心远不止此。而张译,虽然也渴望成功,但他更注重的是成为一个纯粹的演员,他更看重演技本身,而非名利的追逐。
作为演员,最可怕的并非无法成功塑造某个角色,而是当获得了大量的名利后,内心被过多杂念所填满,无法再真正投入到角色的创作之中,最终陷入套路化的演技。这也是为何许多演员成名之后,再也无法创造经典角色的原因。
归根结底,演员的创造力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感知,源于他的内心底色和心性。内心越干净透明的人,越能够成为好演员,因为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感知和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做任何事情,若你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心中便不会有过多的杂念,成功的几率自然也会增加。而当你心怀功利,过于强求,往往会因用力过猛而无法长久。即便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也难以守住这个结果。
雷佳音的口碑崩塌,并没有什么值得冤枉的地方。这是资本的捧杀,也是他选择与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命运所赠的好运,常常是一把双刃剑,曾经成就你的东西,也可能最终束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