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街头,林其乐穿着母亲亲手编织的五彩毛衣,那一幕随着镜头滑过九龙城寨的老旧墙面,仿佛将观众送回了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年代,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正午阳光制作的《樱桃琥珀》,以细腻的笔触在青春剧领域勾画出独特的岁月质感,让观众在赵今麦与张凌赫的再度合作中,领略国产青春剧再次焕发的新生。
制作团队将时代剧的深厚智慧灵活运用于青春题材,巧妙构建了跨越山海的叙事空间。从被山东群山环绕的水电站家属院,到九十年代香港的小巷市井,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精致复刻的时代印记。当保剑锋扮演的父亲;那位工人,用筷子夹起红烧肉的瞬间,镜头中流露的不仅是浓浓的父爱,更承载着国企改革时期普通家庭的独特生存智慧。正是这种将大时代的脉动融入日常细节的功力,使得正午阳光系作品散发出独特魅力。
剧中的青梅竹马之间的命运感,也是扣人心弦。林其乐和蒋峤西从孩提时代的甜蜜诺言,到少年时期的误解与疏离,再到青春阶段的重温旧情,三个时空的交错如同经过打磨的多面体,熠熠生辉。在最引人注目的“情书事件”中,张凌赫将蒋峤西的冷漠与内心的隐忍表现得层次分明——当他在教室走廊上毫无情感地说出“我不认识她”时,下垂的睫毛掩盖了心底的波澜,而紧握栏杆的手指又透露出他内心的挣扎。这种含蓄而克制的表演,让青春剧里常见的夸张套路不攻自破。
原著的改编,体现出浓厚的文学性,为这一类型剧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编剧曾璐延续了《知否》中细腻的人物刻画,将林其乐从纯真到觉醒的成长之路,巧妙编织进国企改制、香港回归等历史背景。当少女站在中环天星码头,目送维港对岸渐亮的霓虹,个人的迷惘与时代的巨变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这种将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相结合的叙事野心,使得青春剧超越了单纯的小情小爱。
导演张开宙在此剧中的镜头美学更上层楼。无论是山东的冬季晨跑,呼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化作霜花,还是香港雨季中模糊的巴士站相遇,光影间的尘埃仿佛凝固了时光。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对九十年代流行文化的精准捕捉——从街头音像店反复播放的粤语金曲,到课桌抽屉传阅的琼瑶小说,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唤醒集体记忆的钥匙。
在行业受困于悬浮剧与甜宠剧的环境中,《樱桃琥珀》以正午阳光特有的稳重匠心,证明了青春剧同样能够承载深厚的人文关怀。它没有刻意贩卖怀旧,却在每一帧画面中珍藏了时代的印记;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却在细微之处见证了成长的阵痛。这样的创作态度,或许正是国产青春剧破局的关键——当我们不再将青春视为某个特定年龄的专利,那些关于成长、离别与重逢的故事,便能够获得穿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