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重新回顾一下“开心鬼”系列电影。
“开心鬼”系列由黄百鸣主导制作,共计五部作品,横跨七年时间。这一系列的首部作品《开心鬼》于1984年上映,由高志森担任导演,黄百鸣亲自主演。影片以仅200万元的制作成本,斩获了超过1700万元的票房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
虽然电影中融入了“鬼怪”元素,但完全没有恐怖气氛,反而是一部充满青春活力与温馨氛围的校园喜剧,展现了明媚而温暖的校园生活。具体的剧情内容,后面会详细介绍。
先聊聊影片的幕后故事。《开心鬼》大胆启用了几位新人演员,包括罗明珠、李丽珍和林珊珊。彼时,林珊珊年仅21岁,李丽珍18岁,罗明珠则只有16岁。虽然林珊珊可能因外貌不够突出,未能获得太多关注,但罗明珠和李丽珍却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李丽珍,凭借此片一跃成为当时“学生情人”的代表人物。
但就我个人而言,更偏爱片中的罗明珠。她饰演的林菁菁活泼开朗,性格讨喜,不追求男色,而李丽珍饰演的林小花虽然青春靓丽,却是个“恋爱脑”,年纪轻轻便偷尝禁果,最终惨遭抛弃,命运颇为坎坷。
导演高志森当时也是一位新人,年仅26岁,之前在新艺城担任副导演和编剧,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能在这个年纪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离不开黄百鸣的提携。两人早年便在戏剧社相识,关系密切。高志森后来取得的成就,也未辜负黄百鸣的扶持。
高志森此后拍摄的贺岁片如《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都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经典。他的代表作《南海十三郎》甚至被赞誉不逊色于《霸王别姬》。高志森不仅在都市喜剧和文艺片领域有着显著建树,也在风月片领域独树一帜,成功融合俗与雅,如《蜜桃成熟时》便是代表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的女主角正是李丽珍,让她从“学生情人”再升为“全民情人”。或许,李丽珍在《开心鬼》中那份大胆的表现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年仅18岁的她,毫不畏惧地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魅力。
李丽珍视高志森为恩师,但旁观者眼中,这样的师徒关系中也夹杂着不少利益考量。
再来说说黄百鸣,他无疑是《开心鬼》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编剧、主演,还是出品人。彼时,黄百鸣是新艺城的股东之一,与麦嘉、石天等人合称“新艺城七怪”。他们采用“集体创作”机制,由监制作为中心,所有创意由七人共同决定,导演和演员只是执行者,必须完全服从集体意志。
在80年代,新艺城作为影视圈的新兴力量,曾一度压制邵氏和嘉禾,令对手颇感压力。但黄百鸣主要以编剧见长,而麦嘉、石天等则多为导演兼主演,加之股权不同,导致黄百鸣收入远低于其他几位同伴。对此,他心中自然不满,决定自己也要尝试当主演、导演,争取更高分红。
于是,《开心鬼》诞生了。公司老板只给他200万元预算,任由他自由发挥,亏损也有限,既满足了他的创作热情,也不至于造成大损失。没想到,这部小成本片却以惊人的票房成绩震惊业界。
有趣的是,当时与《开心鬼》正面竞争的是麦当雄出品的一部超级大片(出于忌讳,片名不便透露),这部经典影片最终败给了《开心鬼》。但这场胜利也加速了“新艺城七怪”的解体,众人各有才华,彼此难以相服。
回归电影本身。《开心鬼》的剧本灵感部分来源于一位中学生创作的舞台剧剧本《朱秀才》。这位中学生名叫马伟豪,日后也成为著名导演,代表作有《新扎师妹》《河东狮吼》等。马伟豪是都市喜剧的能手,师从高志森,受其悉心指导。
此外,《开心鬼》的另一灵感来源于1968年上映的外国电影《黑胡鬼》。如前所述,《开心鬼》是一部充满朝气的校园喜剧题材,这在当时可谓颇具开创性。黄百鸣精准地捕捉到了学生群体这一庞大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后来,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年轻群体。
电影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少女意外获得了朱秀才附身的麻绳。朱秀才误入校园,与三位少女共同经历青春的梦想、恋爱和学业困扰。最终,三位少女找到青春的真谛,朱秀才也解开心结,顺利投胎转世。原来,朱秀才并非真正的状元,他十余次参加科举考试皆未能高中,最终气死了父母,妻子也离他而去。死后,他因执念功名未能投胎。
影片结尾虽有一定的升华,但若论教育意义,恐怕只是表面功夫。《开心鬼》毕竟以娱乐为主,追求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
影片上映后,部分媒体批评导演过多聚焦少女的绝对领域和裸露镜头,认为有些低俗。这其中的是非曲直,见仁见智。以现代眼光看,李丽珍饰演的林菁菁高中时期偷尝禁果,未婚先孕,最终被迫与渣男结婚获得团圆结局,这样的处理恐怕会引发不少争议。
不过,撇开这些年代久远的弊端,单就影片所呈现的校园生活之丰富多彩,仍令人羡慕。那种纯真美好的校园时光,如今的学校生活已难以复制。
此外,《开心鬼》也令人更加认同一个观点:香港电影之所以独具魅力,部分原因在于那时的电影反映了观众平日难以触及的生活场景,带来新鲜感和代入感。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闲聊感想,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