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竞争非常激烈,《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能脱颖而出,完全是凭借电影的好口碑,在大片云集的竞争档,杀出一条血路。
影片以花样滑冰为背景,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与母女关系的窒息感结合,形成独特的叙事张力。单亲母亲王霜(马伊琍饰)将未竟的冠军梦强加于女儿江宁(张子枫饰),通过必须赢的生存逻辑将女儿逼至精神崩塌的边缘。
这种以爱为名的控制欲,与天才对手钟灵(丁湘元饰)的出现形成双重压迫,最终引爆杀人事件。很多观众表示这部电影,让人看完之后陷入了反思。
尤其是大家看到剧中母女关系,会让很多家长观众想到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在“鸡娃”盛行的环境下,家长将自身未实现的理想、对阶层滑落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将教育异化为一场生存竞赛。
部分家长通过控制孩子获得存在感,如王霜将女儿视为人形奖杯,孩子的成功成为她对抗中年危机的武器。
如影片中王霜坚持“花滑是唯一出路”,忽视女儿对绘画的热爱,这种单一成功路径的思维,本质是对自身局限的重复。
江宁与母亲的互动充满“无声的暴力”,母亲用冷漠回应女儿的求助,女儿用自残、撒谎等行为反抗。当江宁试图表达我累了时,母亲却说“你连哭的资格都没有”,这种对话模式将情感通道彻底封闭。影片中旱冰场与冰场的对比,象征着母女间“物理接近却心理隔绝”的状态。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最残酷的真相是:王霜并非不爱女儿,她的控制欲源于对失败的恐惧与对女儿的过度保护。但这种“爱”最终将江宁推向深渊。
现实中,许多家长像王霜那样极端,相信看完这样的电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是电影的价值,让我们直面亲子关系中最危险的陷阱——当爱失去边界,便会成为扼杀灵魂的凶器。
张子枫作为作为剧中的核心,她这一次的表演,呈现了很大的反差感,完成了从“国民妹妹”到“疯批恶女”的转变。
张子枫此前以《唐山大地震》的脆弱儿童、《唐人街探案》的诡笑少女、《我的姐姐》的坚韧姐姐等角色深入人心,多以纯真、隐忍为标签。
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张子枫饰演的江宁表面是勤勉的花滑选手,内心却因母亲的控制与对手的威胁逐渐扭曲。她通过眼神切换角色特质:整理花束时脆弱低垂,瞬间仰视又透出冷冽;训练后对着镜子拔头发等等,各种情绪都被张子枫演绎的层次分明,相信这部作品,会让更多人见识到张子枫表演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