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法之名》的大结局中,屏幕上最常见的弹幕留言无疑是:“怎么连监狱里的人也能被做掉?”故事中的设定让人感到诧异,王华山在看守所的监控摄像头下服用药物后竟然死去,而节目却告诉观众他是被“私下换药”的。众多观众对此深信不疑,弹幕上充斥着“果然有内鬼”的响应,导演用字幕草草了结了这一悬念。但再往回看,逻辑的真相却如同碎片般难以拾起:王华山并没有犯下必死的重罪,而江旭东的判决也并非极刑,那么,谁拥有足够的胆量让他去杀人?
线索就隐藏在王华山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中。万海曾向专案组表示:“我写信说明真相。”随后,镜头转至监控画面,王华山凝视着屏幕,然后转身离去。字幕随即标注“王华山潜逃顶锅”,然而,却没有任何关于他联系幕后的指使者的电话录音。这一漏洞显而易见:杀人是重罪,王华山承受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充其量也只是个代价不高的跑腿角色,他不可能像疯子一样盲目行动。
再看看谁才是真正害怕万海开口的人。那些真正慌乱的人是禹天成、陈胜龙等依靠漏洞谋生的人物。监狱中那些小药片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狱警、护士、配药科都要一一签字,基层护士哪里敢为领导承担人命!而能够在监狱内部打通所有环节,并掌控监控的人唯有江远——江旭东的儿子。
在如此严密的监狱环境下,能够指挥药房护士修改药品的,除了带有“江”字的名字,似乎再无其他。尽管剧中没有直接描绘江远的凶手行径,但他被判处死缓的事实恰恰是编剧为此设下的暗线:在动手之前,既需经过审批,又需捂住声音,所拥有的权力和胆量缺一不可。江远在这方面恰好都兼具。
总而言之,真正杀死万海的并非拿钱的王华山,而是他身后黑暗权力的代表江远。王华山的潜逃只不过是想为江远的身份背锅,替公子顶雷罢了。最终的审判故意抹去了这个关键环节,一方面是出于对尺度的顾忌,另一方面则留有一丝暗淡的余味,促使观众自己去深思与解读。
因此,今后在观看剧集时,不要仅仅依赖字幕,因为那只是导演为广电写的表面文章。思考谁最想灭口以及哪一方最怕签署文件,才能揭示出真正的真相。监狱并非真空,掌握着钥匙的,始终是握有最大权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