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2025年盛夏,《中餐厅》第九季一经上线便迅速占据热搜榜,相关话题词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上榜单,瞬间引发全网的热烈讨论。节目仍由芒果台制作,开播首日便在视频平台与卫视端收获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弹幕的热度也持续高涨,观众的追综热情可见一斑。
自节目开播至今,《中餐厅9》无疑展示了丰富的看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这一季的节目,尽管延续了“合伙人海外经营中餐厅”的核心设定,但在内容和结构上做出了不少创新和调整。
首先,节目将录制地点设定在摩洛哥,这个不同寻常的选择无疑为挑战增加了不少难度:语言不通、物资短缺、食材不全,这些现实问题给团队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更具挑战性的是,节目组特意设定了“零启动资金”的挑战模式,要求所有食材、工具、装修等都需要合伙人自力更生,从无到有,重新构建餐厅的运营机制,回归最原始的经营本质。
本季的固定嘉宾阵容包括黄晓明、林述巍、姜妍、翟潇闻,以及新加入的丁禹兮、尹浩宇和沈月。黄晓明继续担任“铁打的店长”,他不仅负责餐厅的管理,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交与餐厅运营工作,依然是团队的中坚力量。林大厨的回归,无疑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他继续担任后厨核心,为中国美食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姜妍稳定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对于中餐的热爱与精湛技艺使她不仅是厨房的“厨艺担当”,更是厨房与前厅之间的温暖纽带。
沈月和尹浩宇作为节目中的新面孔,虽然是首次加盟《中餐厅》,但他们迅速适应并展现出不凡的表现。沈月以其甜美的笑容和亲和力担当了“门面”,很快获得了顾客的喜爱。而尹浩宇则担任“多语种全能担当”,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帮助团队与当地人沟通,堪称“语言外挂”。另一位新成员丁禹兮,则在清洗、端盘、点单等基础事务中展现了不懈的努力,逐步融入团队,并通过自己的细腻与高情商,成为了团队中的“情绪担当”。
节目上线后,丁禹兮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态度,深受观众喜爱,并迅速圈粉。她的表现让人不禁感叹,这一季的《中餐厅》依然保持了“治愈”和“真实”的基调,充满了人性温暖和团队精神。
然而,直到岳云鹏的登场,一切的节奏与氛围突然发生了变化。岳云鹏的加入原本被期待为一份惊喜,毕竟他以幽默风趣、生活技能全面著称,且与《中餐厅》的节目性质高度契合。他的到来自然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期待,大家都预期他能为节目增添不少笑料和看点。
然而,节目中的岳云鹏却带来了超出预期的“震撼”——他不仅带来了各类中国调味品和茶叶,还送了一叠现金!黄晓明一开始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但当他真正拿出现金时,大家都惊呆了。此举显然与节目组早先设定的“零启动资金”和“禁止带食材与调料”的规则相违背,不禁让观众怀疑,这是否是节目的安排。
黄晓明和其他嘉宾的“错愕”表情被刻意放大,仿佛他们对这一切毫无预料,但这种过于做作的反应,反而让不少观众质疑节目是否早已预设好剧本。一方面,节目前几期不断强调合伙人资金匮乏的困境,另一方面却让飞行嘉宾带来如此多的“资源”,这种情节上的不协调显然让观众产生了疑虑。
更令人质疑的是,这并不是《中餐厅》首次出现剧本破绽。在上一季中,合伙人曾通过一个机器人获得了九万多的启动资金,虽然设定为“意外之财”,但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这一季,节目组更是直接放弃了掩饰,“规则”成为了空话,飞行嘉宾不仅带来了食材,还带来了金钱支持,原本应是“挑战”的节目内容,似乎完全被外部因素所左右。
《中餐厅》的一大魅力正是它所呈现的“真实感”。前几期的精彩看点之一,便是合伙人如何在食材采购的艰难条件下发挥创造力、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克服摩擦、如何以中餐为载体输出文化。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相对公平、真实的规则框架。而当外力干预介入,节目本身的调性便开始崩塌。
事实上,《中餐厅9》的这次“穿帮”,并非孤例。在如今的综艺环境中,从《花儿与少年》到《五哈》《密逃》,几乎所有的真人秀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剧本”与“真实”之间的博弈。一方面,节目组需要通过预设的冲突、反转和巧合来确保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节目能够展现生活的气息与情感的真实,二者一旦割裂,剧本的痕迹就会变得过于明显。
对于《中餐厅9》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是否有剧本,而在于剧本设计得是否巧妙。节目组设置了规则,却自己打破规则,既强调“真实”又频频加入外部因素,观众自然会产生反感。如果岳云鹏只是带些代表家乡的食材和调味料,也许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但直接送钱显然超出了观众的容忍范围。
《中餐厅》能够走到第九季,靠的并非“吃苦挑战”来吸引眼球,而是它在每一季中用心制作的中国菜、跨越语言的问候、和食物相关的动人故事。岳云鹏的加入原本是一个暖心的亮点,却因过度安排的剧本痕迹,成了对观众信任的一次考验。规则的破裂和设定的崩塌,让观众从“相信这是挑战”变成了“知道这是安排”,这种转变让节目的情感共鸣和沉浸感都受到了影响。
尽管这一季《中餐厅9》的画面依然温馨,人设依旧讨喜,但希望节目组能听到观众的质疑声,将热度转化为自我反思的动力。真正的中餐精神,正如慢火细炖的美味,它来自真材实料,而非调料包和速成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