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李子柒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世界曾有人给了我一束光,所以我记得这束光,我很迫切地想要把这些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因此,即便在自己当服务员,一个月只有300块工资的时候,李子柒也还是每个月从这300块中拿出几十块资助了一个孩子上学。
李子柒的感恩哲学,是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角色升华:幼年坎坷→受祖辈养育→传递善念;受传统文化滋养→反哺非遗传承;受乡村哺育→赋能乡村振兴。
多次人生转折,都绕不开“亲情”二字
奶奶对于李子柒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多的人可能只知道她在视频里表现出来的对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不知道过去李子柒多数重大决定都与奶奶有关。
初入社会的李子柒并没有多少职业技能,为了谋生,当过服务员,学过打碟,然而在她终于如愿以偿通过打碟拿到更多工资的时候,奶奶却突然生病,于是,李子柒毅然决然辞职从城市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李子柒开始开了一家网店,这对她来说刚好是一份既可以留在家乡照顾奶奶又能谋生的工作。
为了给网店增加人气,李子柒开启了短视频拍摄生涯,这也就有了视频《桃花酒》。随后短短几年,李子柒成了我们熟知的李子柒,生活越来越忙,经常熬夜剪视频,没法按时吃饭。
2025年,经历世事繁杂的李子柒终于决定停下来,暂时离开大众视野,而停更的这几年对于李子柒来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终于又可以花时间好好陪伴奶奶了。
是奶奶照顾李子柒长大,所以李子柒无论后来多么成功,都有半颗心系在奶奶身上,这也成就了她视频里感人至深的祖孙画面。
从记者到传承人,滴水之恩,一个不忘
20多年前,绵阳一个叫“鸽子”的记者曾经报道过李子柒家的窘境,同时在妇联的带动下,有了部分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在这名记者看来,彼时的李子柒身世、处境都处于谷底,需要更多的帮助,于是,她发动了几个同行,想再号召更多人关注到少年子柒的境况。
对于记者来说,这起报道就是职业生涯中很寻常的一篇,在诸多新闻大事件中显得不那么起眼,随着时间推移,二十年一晃,有些人甚至已然记不起自己曾经为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女孩写过报道。
可是,李子柒记得,她记得这些在自己小时候来关心过她的人,在长大后又一一找了过去,想回馈点什么。当年的记者“鸽子”联系上从前的同行时,对方还一脸震惊,好不容易才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一面之缘。
如今的李子柒,已经走向了更宽广的世界,在全国各地走访非遗传承人,也结交了无数新老朋友,所有这些人都被她一一记下,每到逢年过节,总忘不了寄礼物,送祝福。
与此同时,李子柒始终没有忘记利用自身影响力,去带动冷门非遗的发扬光大,比如温州瑞安的木活字印刷术,在她的带动下,焕发了更多生机,还有南通的蓝印花布,三代染布为生的王振兴老爷子在晚年收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关注……
不忘来时路,坚定往前走
回顾李子柒过往的人生,她是不幸的,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庇护,只留下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后便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青少年时期辍学,睡过公园椅子,住过桥洞,又去在饭店当服务员。
同时,李子柒又是幸运的,一路走来都遇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小时候采访她的记者,接她过年的妇联阿姨,无偿教她做兰州拉面的师傅,教她各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一步步帮她铸就了后来的成功基石。
这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其中多数人当时都不会料到这个看起来孤苦伶仃的女孩后来会成为名人,会有巨大的影响力。滴水之恩,涌泉相传,这便是李子柒自身的力量,她似乎从未抱怨过自己人生的坎坷遭遇,反而记得所有一丁一点的帮扶,并想将它发扬光大。
不同的人经历类似的人生,却会生长成不同的性格,有人怨怼、有人感恩,李子柒就是那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例子,也正因为始终记得那些恩情,李子柒才得以拥有更多强大且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