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不知剧中意,细看已成剧中人!”这句经典的表达,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我们对这部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
剧中如“易学习”和“孙连城”这样职位卑微却正直的干部,身边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往往是充满偏见的。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因为坚持“廉洁奉公”,所以在同事的眼中显得格格不入,对于世俗人情严重缺乏理解。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角色特色,更深刻勾勒出他们的搏斗历程。
作为一个坚守原则的干部,易学习自然而然伤害了身边很多人的感情。无论他多么努力地为地方的发展贡献力量,最终在职务晋升上却始终止步不前,能够不被贴上“罪名”的标签,已然算是他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因上级心中将他视为“异类”,同事们也并不会为了支持他的清白而去得罪上面。
假如不是省委书记“沙瑞金”以使命而来,易学习极有可能在原职位上呆到退休。虽然沙瑞金最终将他提拔至厅级领导,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但毕竟沙瑞金离开后,他或许还会遭到李达康降职的风险。在这一点上,易学习实际上比起孙连城要幸运得多。
相比之下,孙连城的处境才是整部剧中最令人心疼和无奈的。他被李达康书记定性为“庸政、懒政及不作为”的典型人物。然而,面对一位背后有庞大关系网的大商人的威胁,孙连城选择了不退缩,宁愿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对此深信不疑,并努力微笑面对上访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样,他在面对警队内的腐败分子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妥协的态度。
不过,孙连城却无法绕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上级领导的支持与信任。李达康书记对他的态度简直是“想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李达康不仅堆积了一大堆任务在孙连城身上,更是故意设置障碍,资金问题更是让他无法独自解决;面对数千万到上亿的资金短缺,孙连城又怎能飞天呢?既没有协调的帮助,也缺乏上级的明确指示,他被困在一个难以自拔的旋涡中。
事实上,孙连城并非一个想要躺平的人,而是在上级明里暗里的牵制下无奈挣扎。作为剧中唯一完全没有关系网的基层干部,他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愿意伸出援手。他能升至区长这个职位,必定是付出了与之相当的心血和努力。
最终,孙连城与李达康撕破了面具,进行了一场正面对抗,源自他坚定的廉洁信念和对现状的绝望,更是对职场不公的愤怒呐喊。孙连城成为了这部剧中最真实且立体的角色,他是那个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无奈被束缚的悲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