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片喧嚣,围绕着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在韩国出道一事,引发了不少争论。有的人讽刺这不过是“出口转内销”的老套路,也有些人指责小沈阳给女儿铺路太过心急。然而,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在韩国舞台上大胆开麦、唱跳自如的小姑娘,似乎比很多耀眼的明星要更值得称赞。至少,她并没有选择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之后,轻松地把赚来的钱花费到国外,而是选择去国外闯市场,尝试用自己的努力在异乡打拼。
沈佳润在韩国的出道成绩并不算十分抢眼。她6月底发布的专辑,首周的实体销量仅为65张,MV播放量不到三千次,打歌舞台的播放量也只有不到两万次。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数据中,有高达90%的观看来自中国的网友。许多人可能只是抱着“看小沈阳女儿出洋相”的心态,点开了视频。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毕竟小沈阳曾在演唱会中将女儿突如其来地请上台,原本一场正式演出变成了“家庭KTV”,让观众既没有看到期待的表演,又莫名其妙地付了钱,心里难免埋下了一些不满。再加上沈佳润的经纪公司是小沈阳专门在韩国成立的,整个公司只有她一个艺人,既没有经历过韩国练习生的严格筛选,也没有在当地进行过任何预热,韩国的观众根本没有听说过她,这种局面下,成绩自然难以理想。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小沈阳的女儿”这一标签,沈佳润的表现就显得十分不凡。她敢于在韩国的舞台上全开麦唱跳,这在内地的偶像圈中已经堪称顶级水平。毕竟,如今不少内娱的所谓“顶流”歌手,连半开麦的水平都很难稳住,而沈佳润不仅能够轻松开麦,而且在舞蹈动作上也精准利落。她的韩语发音几乎无差,流利地切换中、英、韩三种语言,这样的业务能力,比很多仅靠包装和炒作的艺人要扎实得多。更有网友扒出她的练习视频,看到她为了完美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几十遍,衣服被汗水浸透也没有停下,韩语也练到几乎和本地人无异。这种敬业精神,不得不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但比起这些成绩,更有意思的,是小沈阳的态度。他像个普通的父亲一样,时常在微博上晒出女儿在舞台上的照片,甚至还学着唱女儿的歌,结果把“美美桑内”唱成了“美美桑呐”,这种笨拙的支持被网友调侃为“唱三遍都不算侵权,因为每遍都不一样”。虽然他帮不上太多忙,甚至有时被指“帮倒忙”,但他那种真实的“笨拙支持”,反而比那些刻意营造“星二代光环”的做法更显得真诚。毕竟,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星二代借父母资源,而是那种“资源配不上实力”的做法。就像小沈阳的演唱会将女儿请上台做神秘嘉宾,结果让观众花了钱却看到了一个家庭秀,心里自然不爽;然而沈佳润去韩国闯市场,哪怕成绩并不出众,但她是在陌生的市场上凭借自己去拼搏,凭借舞台表现去证明自己,这种“出去挣”的姿态,总比某些明星“国内捞金,国外花钱”的做法让人感到更舒服。
再来说说那些在国内赚足了口碑和财富,却将重心放在国外的明星。张铁林曾为了赴英国发展,通过别人拿到机会,随后为入籍英国而与外国人生子,拿到身份后便回国捞金,这种自私利己的做法至今为人诟病;巩俐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她加入新加坡国籍后,却仍旧频繁接戏和拿国内资源,给人一种“享受着国内的红利,却把归属感放在别处”的感觉;还有江珊,她带着女儿在国外生活,却频繁回国拍戏赚钱,而在国外几乎没有工作——这并不是说明星不能选择出国生活,而是这种“挣钱时想着国内,消费时回到国外”的行为,总让人觉得隔着什么,心里有些不舒服。
那么,沈佳润与这些明星的区别在哪呢?前者将国外当作一个“练兵场”,而后者则把国内当作了“提款机”。即使沈佳润现在依靠父亲的资源,但她的目标始终是在外闯出一片天,而不是在舒适圈里安逸地赚取国内资源。星二代有资源,本来并不是错,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依靠父母的支持,关键是这些资源如何使用,是用来在舒适区里安稳“割韭菜”,还是去陌生领域拼搏一番?
目前,沈佳润仍在韩国的歌舞台上奔波,尽管关注度不高,但她每次表演都非常认真。也许有人会说,她早晚会回到内地,“出国不过是镀金”,但即便她以后真的回来了,这段在国外从零开始的经历,肯定比起直接依赖父亲名气的明星更具说服力。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否有真正的才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大家是看得明明白白的。
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星二代凭借父母的资源是否该受到指责?相比那些“国内捞金国外花”的明星,沈佳润这种“走出去闯一闯”的做法,是否更值得我们理性地看待呢?我希望每一位有志向的人都能勇敢追梦,不畏惧困难,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愿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活出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