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最近可真是摔了个大跟头,彻底在“语言战场”上翻车,差点成了“文化缺失”的代言人。刚刚在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当了“端水大师”,努力平衡男女演员,结果一不小心话术翻车,被批“和稀泥”;转眼间,宣传新片时又因“雌竞论”遭遇集体嘲笑,网友纷纷开始担心,她是不是要走上朱丹的老路,亲手毁了自己这些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形象。
一切的风波,源于6月的白玉兰奖颁奖典礼。马伊琍虽然提名了最佳女主角,但最终奖项被宋佳收入囊中。这本来也没什么可争议的,毕竟每年都有些演员是“陪跑”角色,竞争激烈很正常。问题在于,主持人王安宇让入围的演员们分享一下心情,结果宋佳一开口,话就说得让人眼前一亮:“看到所有优秀女演员的入围视频特别感动,能和大家同框,特别幸福。”这话说得不刻意、不做作,真诚且温暖,台下的演员纷纷点头称赞。
可是,轮到马伊琍发言时,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了。她在刚说完“每位提名的女演员都非常优秀”之后,突然又补上一句:“那些男演员和配角演员也都非常棒。”说完这句话,她就仿佛在为自己的话找补,越说越混乱,简直像是“端水”端得没有水平。再接着,她补了一句:“作为一个上海人,坐在这个会场里,期待白玉兰在上海再次绽放,是我应该做的事。”这句看似朴实的话,仔细一想却带着一股“凑字数”的味道,简直像是学生时代为了填充作文而硬凑的句子。
更尴尬的是,台下的演员们纷纷露出了微妙的表情,毕竟谁都不希望被归类为“端水的配角”。按理说,这种大型活动的即兴发言,团队早该有预案,马伊琍作为常常出席红毯的经验丰富演员,怎么可能连一个过渡句都没有准备?这不禁让人怀疑,她的“情商高”是怎么来的。尽管当时观众们也就当作一个小插曲,但谁曾想,这仅仅是开端,接下来更大的雷霆在等着她。
如果说白玉兰的翻车还可以用“没准备”来解释,那么接下来宣传新片《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时,她的话就真没法儿说得过去了。这部电影探讨了东亚家庭中的母女关系,而媒体自然会问到“当妈的那些事”。马伊琍自己身为母亲,演过不少母亲角色,本应能从心里聊些有深度的话题。然而,她一开口,就偏了:“母女关系基本上就是相爱相杀,而且还带有‘雌竞’的成分。”这一说法让网友们炸了锅,特别是“雌竞”这个词,瞬间成了攻击的靶子。
“雌竞”一词,现如今多用来形容女性之间为了争夺男性的关注或其他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像姐妹比谁嫁得好,或者母亲让女儿穿裙子学礼仪之类的行为。然而,母女关系怎么可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呢?马伊琍或许没什么恶意,可能只是想表达母女之间的“爱恨交织”,但表达方式却出了大问题。
事后,马伊琍解释称,自己想表达的是母女关系的那种“又爱又纠结”的复杂情感。她的意思虽然或许没错,但话说得太偏、太直白,明显让人感觉有点“没文化”。为了应对这个危机,电影方连夜改了宣传海报,原本写着“相爱相杀”的标语,立刻改成了母女拥抱的温馨画面。
这些发言看似只是两次口误,但作为一直以来被塑造为“文化女性”形象的马伊琍,公众的期待是她能够用更精准的语言传递思想。从离婚后的“且行且珍惜”金句,到谈女性独立、育儿理念,她一直给人一种“有深度、有思考”的形象。然而,这次她接连犯了语言失误,让人质疑她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语言准度”。这不禁让人想起宋佳,同样是即兴发言,她的发言不仅没有抢戏,而且非常得体,抓住了“感动”和“同频”的关键词,既没有掉入老套,也没有显得做作。
类似的例子还有叶一茜,曾因为说自己女儿“有心机”而遭到批评,后来她上综艺节目时,特意让团队准备了“安全词库”,不再让自己口无遮拦。马伊琍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嘴比脑子快”。她太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却忽视了如何通过更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感受。真实并不等于粗糙,公共人物尤其要在语言上更谨慎。
这就像前段时间的朱丹一样,曾因“重男轻女”的言论被骂得体无完肤,甚至出现了“鸡腿给弟弟吃,大女儿留级与弟弟同班”的言论,今天想起来还让人翻白眼。虽然两人并不完全相同,朱丹的错误更多是在性别观念上的固守,而马伊琍则是“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文化”积淀不够深厚,言辞不够精确。
而且,不得不说,朱丹和马伊琍曾经都是公众人物中的“高光人物”。朱丹当年是“主持一姐”,马伊琍曾是“独立女性”的代表。结果如今她们都因一句不合适的话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曾经的标杆形象,瞬间成了反面教材。虽然马伊琍近年为女儿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她曾在文章出轨事件中为孩子坚守家庭,并努力争取抚养权和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多陪伴孩子。但她这些年努力守护的“独立女性”形象,若继续在公开场合翻车,恐怕会让观众的信任崩塌,毕竟公众人物的形象,怎么守才算得上合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