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电影《戏台》在上海开启了盛大的路演活动。导演、编剧兼主演陈佩斯携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等主要演员,与现场观众展开深入交流。从喜剧创作的心路历程,到跨媒介改编的巧思,再到角色背后的时代共鸣,话题丰富而精彩。现场观众既有年长的老影迷,回忆起童年时“搬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的美好时光,也有年轻观众带着父母和孩子前来“补课”,笑声与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影片因其“笑点自然生长”的“高级幽默”被誉为“喜剧细糠”,而主创们反复推敲、扎实到能激发演员真情实感的剧本,则成为观众追捧的坚实理由。
电影《戏台》改编自同名高口碑话剧,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战乱时期,讲述了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带领戏班进京演出。意外的是,店伙计大嗓儿(黄渤饰)被洪大帅(姜武饰)误认作名角金啸天(尹正饰),进而被要求出演《霸王别姬》。台前幕后顿时乱成一团,各方势力交织,一场令人捧腹却又饱含人情味的大戏由此展开。电影由陈佩斯执导,主演阵容包括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特邀杨皓宇,主演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尹铸胜友情出演。目前影片正在火热预售中,并于7月20日至24日进行全国限时点映,口碑持续攀升,定于7月25日全国正式上映。
在上海路演现场,陈佩斯细致拆解了这部喜剧的“进阶术”和“小心思”。他将影片中的笑料比作滚雪球,“这包袱越滚越大,观众笑着笑着就能体会其中的味道。”陈佩斯坦言,影片的笑点源自“情节递进、误会叠加”的自然生成,每一步情节都带来新的误会,笑料随之水到渠成。相较于话剧,电影版在改编上更加大胆细腻,尤其在后半段重塑了金啸天的角色线。原本舞台剧中角色因“误打误撞”而引发的剧情,在电影中被赋予了主动反抗的主观意志——金啸天听到洪大帅对戏剧人的侮辱后挺身而出。陈佩斯表示,这种从“被动误会”到“主动对抗”的转变,不仅丰富了角色性格,也让喜剧冲突更具张力,剧本经过多次推敲才最终成型。
余少群则感慨道:“能演到这么扎实的剧本,是演员的福气。”谈及如何展现凤小桐的多层次性格,他坦言:“好的剧本如精准地图,沿着人物脉络演绎,每一步都不会出错。话剧《戏台》已经演了十年,剧本经过千锤百炼,电影版又在此基础上精雕细琢,演员只需沉浸其中,内心自然流露。”现场观众也纷纷赞叹演员们的表演“传神至极,把戏演得活灵活现”。
路演现场汇聚了三代观众,彰显了陈佩斯喜剧的跨时代影响力。许多观众带着父母和孩子一同观影,笑称“80后从小看陈佩斯老师的作品长大,现在带着全家来‘补课’。”陈佩斯幽默回应道:“说不定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通过胎教感受到这份快乐了,胎教时听着妈妈的笑声,这特别重要。”这一番话引发现场阵阵欢笑,也生动诠释了“胎教级”的喜剧魅力,证明陈佩斯的笑声早已融入几代人的成长记忆。更有观众感慨:“三十多年前搬着小板凳看陈老师的露天电影,如今带女儿来看《戏台》,仿佛完成了一场家庭文化传承。”数十年间,这份“笑声的接力”成了现场观众对陈佩斯最真挚的认可。
观众的提问也切中影片内核,电影片尾曲选用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引发好奇。陈佩斯坦言这是“年轻时的心头好”,“这首词充满苍凉感,我年轻时就很喜欢,没想到与电影的氛围契合。”幕后趣闻更添温情,余少群饰演的凤小桐虽然舞台上惊艳虞姬扮相,但拍摄时常要忍受长时间“勒头”的痛苦,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变成了耐力考验,“一天勒下来,大脑缺氧几乎常态,导演怕我们晕倒。”陈大愚则从故事本质角度推荐影片:“正如罗伯特·麦基《故事》所言,好故事能‘挖掘现实中的真情’,《戏台》里每个小人物的挣扎都饱含生活温度,值得细细品味。”徐卓儿补充:“电影的笑声里藏着温度,建议大家带家人一起来,会有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电影《戏台》不仅延续了话剧的经典韵味,更借助银幕语言拓宽了喜剧的边界。这部由北京欢十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淘票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出品的作品,目前正在火热预售,7月20日至24日全国限时点映,7月25日全国上映。这个夏天,不妨走进影院,跟随《戏台》的笑声,感悟戏里戏外的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