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第九期,本以为会是全明星最强阵容的巅峰对决,结果却成了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一场较量。
这期的“袭榜大战”在美国好声音出身的乔丹·史密斯带来强劲冲击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陈楚生和马来西亚歌手李佳薇双双败北,直接造就了开播以来最惨烈的袭榜场面。
先说李佳薇,她带来的《诀爱》未能深刻诠释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感,也没能体现出强劲的唱功爆发力。那种层次分明、音色跳跃的驾驭感,还有期待中震撼的高音爆发,全程缺席,令人颇感遗憾。
紧接着是陈楚生的《小情歌》,这首本该带来“曲折温暖”情绪的小品,却被改编成了带有青春激昂气息的套路版,失去了原曲温柔流淌的感动,反倒让人觉得平淡了许多。
于是,乔丹·史密斯趁虚而入,轻松完成袭榜。虽然他的第一首《Chandelier》稍显轻飘,没有了以往在“美国之声”时那股燃烧的激情;第二首《Bohemian Rhapsody》则展现了多面唱功,但却未能完全传达出原曲深刻的挣扎与忏悔情绪。
那么,乔丹·史密斯凭什么即使表现不算完美,却能轻松拿下袭榜?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咱们今天就聊聊这首《Bohemian Rhapsody》,这首由皇后乐队缔造的摇滚史诗级作品。尽管乔丹·史密斯的版本并非无懈可击,但他成功让这部经典再次在舞台上焕发光彩,这本身就是件值得称赞的事。
毕竟,一个艺术家的“存在”,不仅仅是活在当下的现实,而是在作品被反复咏唱、被人心铭记时,艺术影响力才真正延续,这才是“存在”的真正意义。
---
先来聊聊这首《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传奇吧。它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一首长达6分钟的摇滚“歌剧”,由皇后乐队打造。
这首歌的震撼之处在于,用六分钟时间,打造了一座声音的巴别塔。表面看似混乱无序,实则每个转折都扣人心弦,狂放背后藏着深邃的精神内涵。
皇后乐队通过这场狂野的音乐冒险,重新定义了摇滚的边界。歌里讲述了一个穷小子的忏悔与挣扎,救赎与审判,用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拼接出一场心灵的盛宴。
这部先锋且极具颠覆性的作品,如果结构松散,转场不顺,恐怕早就被人诟病为杂乱无章。然而,《波西米亚狂想曲》恰恰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成为传世经典。
歌曲由五个截然不同的段落组成,每一段都独立而精彩,像是一场波西米亚式的诗意狂想,融合了歌剧、摇滚、叙事等多种音乐元素,是皇后乐队的集大成之作。
---
面对这样一首史诗级别的作品,乔丹·史密斯深知自己无法复制弗雷迪·墨丘利那种炙热燃烧的激情。于是他选择了另辟蹊径,突出歌曲的戏剧性,强化“歌剧”部分。
在他的版本中,最亮眼的无疑是多声部和声,完全靠人声层层叠加,模拟出管弦乐般丰富的质感,营造出沉浸式摇滚歌剧的氛围,让人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希望的反复拉扯。
乔丹·史密斯那明亮而有穿透力的高音,成功诠释了狂想曲的狂野本质。
不过,这版编曲的音乐风格转换并不够鲜明,反而让作品融合得更为紧凑,少了原曲里那种情绪突然爆发和撕裂的张力。
听他从低吟浅唱到激情爆发,再缓缓回归宁静,整场表演毫无疲劳感,情绪层层推进,极富“格莱美”风范。
不过相比原版少了几分少男少年在生死关头的忏悔与挣扎,少了亲情与自我认同的痛苦纠缠,也少了那种明知无望却依然咬牙坚持的巨大情绪起伏。
可以说,超然物外的艺术气质,才是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核心。
---
虽然乔丹·史密斯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没有达到原唱的极致,但他还是带我们重新回顾了皇后乐队的辉煌。
他高难度的声乐转换技艺令人叹服,从歌剧咏叹调到摇滚爆发,完美无瑕地讲述了一个少年忏悔、荒诞与悲壮的故事。
这首摇滚史诗对歌手的技术要求极高,乔丹的演绎不仅展现了他过硬的唱功,更让现场观众重新燃起了对经典的敬畏,形成了一种“技术碾压”的震撼印象。
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忠实于原曲的精神内核,用声乐技术强化了史诗感,最终赢得现场观众的喝彩,成功击败陈楚生,完成了袭榜。
---
说到陈楚生,这位曾凭《小情歌》夺冠的歌手,这次因改编风格过于激进,偏离了原曲的温柔与曲折,导致了被质疑与失利。
这也提醒我们,经典改编要“万变不离其宗”,既要创新,也要尊重原作精神。
期待那个让我记忆深刻的“陈楚生”能够尽快回归,带来更打动人心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