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日剧的体验,恰似翻开一本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图鉴——
《幸福伽菜子的快乐杀手生活》讲述了女主角伽菜子,如何在偶然的机会下加入了“神仙杀手公司”,从一名平凡的社畜,迅速转变为拥有“惩恶扬善”天赋的特工。在荒诞不经的设定下,故事充满了对都市打工人生活的讽刺与幽默,仿佛是电子版的爽文。
(《幸福伽菜子的快乐杀手生活》)
《老公啊,你能去死吗》,这部剧的名称直白大胆,几乎是一记家庭伦理剧的重击。在其黑色幽默的外衣下,潜藏着对生活中疲惫与绝望的真实揭示——或许,只有抱着“希望对方死去”的念头,才能从家庭与婚姻的困境中获得一丝喘息。
(《老公啊,你能去死吗》)
近期,一部由NHK推出的新剧也以其扎心的名字引发关注——
《想一个人死去》
(ひとりでしにたい)
女主角由日本“国民女神”绫濑遥饰演。凭借《白夜行》、《今天不上班》及《仁医》等经典之作,她已获得日剧学院奖三次“最佳女主角”及四次“最佳女配角”殊荣,演技无可挑剔。
(绫濑遥)
该剧改编自同名漫画,原作被誉为“死亡与笑声的交织——一部让你在笑声中反思死亡的终活搞笑漫画”。新剧同样被冠以“社会派终活喜剧”的标签。
那么,究竟什么是“终活”?
“终活”是指“为生命终结做准备”的活动,意味着人们在意识到死亡临近时,开始为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做种种安排,并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
然而剧中的女主角鸣海,却仅有39岁,既不老也不病,她为何会如此急切地进行“临终规划”?
01 焦虑
鸣海(由绫濑遥饰演),39岁,未婚未育,工作稳定,拥有一套自购公寓。下班后,她和猫咪一起度过闲暇时光,周末去看偶像男歌手的演唱会,享受着“不被家庭束缚”的自由生活,简直是都市单身青年的理想生活。
然而,现实的打击却来得猝不及防。
鸣海的姑妈突然孤独死于家中,直到一周后才因散发的异味被邻居发现。姑妈终生未婚,年轻时曾在大企业工作,生活独立且时尚,是鸣海心中的偶像。得知姑妈去世的消息,鸣海既感伤又惋惜,曾经自信光彩的独立女性,最终竟落得“孤独死”的结局。
爸爸告诉她,姑妈的死远比她想象的要悲惨。她不是死在地板上,而是在恒温浴缸里,一直加热的水让她变成了“一锅汤”。
这番话让鸣海感到一阵寒气袭来,胃里一阵翻腾。更令人惊讶的是,爸爸竟将姑妈的死与“不婚不育”直接联系在一起,仿佛在暗示,若不结婚不生孩子,便会迎来人生的惨淡结局。
鸣海心中不禁反问:这种逻辑真能成立吗?不过话题很快转到她身上,妈妈又开始催她去相亲,甚至提到弟弟的孩子已经五岁了,而作为姐姐的她依旧没有结婚的消息。
鸣海急忙转移话题,主动提出要保管姑妈的遗物。妈妈听了立刻大惊失色,忙称这绝不能同意,认为她拿了姑妈的东西后,注定会一事无成,甚至会像姑妈一样孤独死去。
她无语,简直不知如何回应这些“奇怪的遗传理论”。
回到家后,鸣海翻看着姑妈的遗物,心情沉重。父母的话像是压在心头的大石,“不婚不育”真的会遭到“报应”吗?无论这一点如何,别人对独身的偏见却始终无法避免。
她从姑妈的遗物中找到一件类似美容仪的物件,拿到公司向同事求教,却被告知那是女性按摩器。作为单身女性正常的生理需求,转眼间却成了同事口中的“恶心”。更有同事拿出绢帕,似乎要“驱除晦气”。
一个女人,仅因孤独死去,既让警方介入,又给邻居带来了麻烦。爸爸称其为“报应”,妈妈说遗物会带来“厄运”,连陌生人也议论纷纷。鸣海顿时陷入焦虑:自己作为大龄单身,会不会也像姑妈那样走向同样的结局?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鸣海决定行动起来,改变现状。她注册了婚恋APP,投身于相亲大军,毅然写下“我不想一个人死去”的誓言。
02 打击
相亲之路并不顺利。婚恋系统似乎完全无法匹配到合适的对象,几乎所有的点赞都显得不靠谱。鸣海不禁自问:“难道我真的没人要吗?”
终于,她勉强匹配上一个人,却是一个跨国恋的“杀猪盘”骗局。
在这种艰难的相亲经历中,鸣海还遭遇了一个“当头棒喝”——年下男同事优弥(佐野勇斗饰演)不解地问她:“为什么突然选择相亲?”
鸣海简单回答:“因为结婚能让我安心。”
优弥显然不以为然,直言:“这都2025年了,怎么还会有人认为结婚能让女人安心?”
接着,优弥毫不留情地继续分析:“以你的年纪和条件,你根本无法在相亲市场中获得任何优势,结婚不过是进入‘保姆人生’。”
这种言论让鸣海感到无地自容,难以反驳。
优弥继续抛出更具杀伤力的论点:“即便有男人看上你,很多也是图你的照料和家务,结婚后你要照顾父母,伺候丈夫,最后自己就成了‘灯枯油尽’的模样。”
面对这些严厉的现实批评,鸣海的内心变得愈发沉重。她在自我挣扎中试图找到答案,却越发感到迷茫。相亲的艰难,和生活中的空虚感,似乎成为了无法摆脱的困境。
03 选择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29%。这种现象与高单身率交织,导致“独居者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痛点。每年约有6.8万老人死于“孤独死”,这一严峻的现实让很多独身主义者不禁焦虑——就像鸣海一样,姑妈的死迫使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是继续单身,还是寻找伴侣?
面对现实的重重打击,鸣海开始感到气馁: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地生活,反而会如此艰难?
但剧集巧妙转折,开始不再单纯地强化“不婚必孤独死”的恐慌情绪,而是通过鸣海逐渐的内心觉悟,最终让她明白:真正的恐惧不是孤独,而是“如何在孤独中活得有尊严。”
剧中传递的核心思想是:生活不必过分迎合世俗的标准,不必随波逐流地结婚,只需要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生活方式。“终活”不仅是为了死做准备,还是为了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在。
正如本剧与近期的热门剧《吃饱睡足等幸福》互文,两者都否定了事业、婚姻等社会标准作为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尺。真正的幸福,应该由自己定义,勇敢面对内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吃饱睡足等幸福》着重讲述如何在低谷中活得自在,而《想一个人死去》则让我们反思:“如果终将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