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传坐拥亿万家产、家喻户晓的相声名家杨议,如今却在直播间里唉声叹气。他在镜头前,称自己要靠带货挣点 “早点钱”,用来填补早年间留下的亏空。这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个曾风光无限的天津 “门面” 之一,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杨议的成名,几乎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爽文。他靠着那部火遍全国的《杨光的快乐生活》,从一个相声圈里的熟面孔,一跃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为了拍第一部,他掏空了家底,还把大哥买房的五十万都投了进去,东拼西凑才勉强开了机。
满怀期待的杨议,期盼着自己可以大展宏图,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片子虽然已经拍完了,但是根本没人要。当时,他拎着电视剧的带子跑遍了全国的电视台,得到的只有白眼和拒绝。最后还是天津台看在老乡的面子上,用一集一万块的 “友情价” 收了。
杨议虽然收回了二十万,但是里外里净亏八十万。可谁都没想到,这部赔本的电视剧,竟然成了当年的收视黑马。杨议也因此一夜爆红。后面的续集一部比一部火,投资回报像潮水一样涌进口袋。这感觉太美妙了,美妙到让他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错觉。他以为自己不仅会演喜剧,还是个天生的商业奇才。他把那次绝处逢生的偶然,当成了自己 “点石成金” 的必然。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份自信,让他在日后栽了个跟头。
在朋友的吹嘘和怂恿下,杨议盯上了一个叫 “北方横店” 的文旅项目。图纸画得天花乱坠,项目未来的前景说得也是令人心潮澎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钱哗哗流进自己口袋的场景。于是乎,杨议脑子一热,拿出三千万的现金直接砸了进去。
摄影棚的钢架子都立起来了,他还在做着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然后,一张冰冷的 “违建通知” 直接拍在了他脸上。项目被迫叫停,杨议的商业版图也一夜归零。
按理说,一个人如果栽了这么狠的跟头,正常情况下早该清醒了。可杨议偏偏不信邪,依旧觉得自己是时运不佳。或许是为了挽回面子,又或许是艺术家那点不切实际的 “情怀” 在作祟,他转身又斥巨资七百多万,建了一座气派的私人美术馆。
这地方,除了满足他 “馆长” 的虚荣心,几乎不产生任何利润。不仅如此,他还需要每年倒贴几百万的运营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吞金兽”。他用情怀的名义,干着亏损的买卖,彻底暴露了自己对商业逻辑的一无所知。
接连的失败,让他财务状况岌岌可危。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 “成名法宝”——《杨光的快乐生活》。他大概觉得,只要 “杨光” 出马,就一定能够扭转乾坤。于是,为了拍摄续集,他再一次拿出三千多万进行投资。
他本以为能复制当年的辉煌,可现实却又给了他一记重拳。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续集,最终没能通过审核,至今还压在箱底,成了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北方横店” 的豪赌,“美术馆” 的持续放血,再加上续集的血本无归,杨议的投资之路,就像一个笑话,精准地踩中了每一个坑。他用真金白银验证了一句话:我压根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如果说投资失败只是钱的问题,那接下来的事,则直接摧毁了他的 “名声”。一则关于他婚内出轨、甚至将私生子带回家中的爆料,再一次把他的形象打到了谷底。那个在荧幕上老实、善良、有点小倒霉却总能守住底线的 “杨光” 形象,轰然倒塌。
公众对杨议的滤镜,也因为他媳妇梦真的曝料碎了一地。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唾弃和质疑声。这对他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相声虽然是门手艺,但是他的根基都建立在观众的喜爱和信任之上。当 “人设” 崩了,根基也就断了。商业代言纷纷解约,演出活动被取消,曾经积累下的观众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了自救,他一头扎进了直播带货的浑水里。可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往往是喝下毒药。为了流量,他在直播间里向同行开炮,和郭德纲等人隔空互怼,姿态极其难看。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不仅没能挽回人气,反而把他在圈内仅存的一点情面也消耗殆尽。名气这东西,能把你捧上天,也能让你摔得更惨。
如今再看杨议的直播间,画风早已悄然改变。那个曾经动辄以 “杨总” 自居、指点江山的架势不见了,那个对着同行怒目相向、充当 “炮手” 的尖锐也褪去了。镜头里的他,更多时候是踏踏实实地卖货 ——388 元一把的定制扇子、包装朴素的茶叶,一件件介绍得认真细致,带着几分烟火气的接地气。
间隙里,他会顺势讲起自己的过往,用近乎自嘲的语气调侃那些 “愚蠢的投资”:“投一个赔一个,我算是看明白了,自己就不是那块料。” 没有了往日的虚张声势,也没了刻意营造的成功人设,这个卸下 “大腕” 架子的 63 岁老人,反倒让观众觉得顺眼了许多。或许正如他自己说的,“现在就是挣口饭钱”,这份从云端落地的坦然,倒成了他直播间里新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