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倚梅园祈福这场戏,虽说算不上什么大场面,但在全剧的前半部分,那可是相当关键的一笔。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场戏里藏着好几个钩子,把后面剧情里的重要人物都串了起来,设计得那叫一个巧妙。
其实不光《甄嬛传》,好多厉害的小说、电视剧里都爱用 “伏笔” 这招。就是前面悄悄埋点线索,后面再慢慢揭晓,这样故事看着才紧凑、合理。倚梅园这场戏就是个典型,一个小像、一句诗、一句 “鞋袜湿了” 的谎话,竟然牵扯出一连串的事儿,还把四个重要人物都卷了进来。
先说说当时的情况。甄嬛刚入宫,可不想伺候皇上,为啥呢?一来她爹嘱咐过,没十足把握前千万别太扎眼,得藏着点;二来她刚进宫就见识了厉害 —— 夏冬春被赏了 “一丈红”,福子不明不白死了,自己碎玉轩里还藏着麝香。这三件事吓得她够呛,知道宫里太危险,就找温实初帮忙装病,躲着侍寝。
除夕夜大家都去赴宴,甄嬛装病没去,在碎玉轩跟浣碧、槿汐他们剪窗花。槿汐说把喜欢的东西挂高点能祈福,她就拿着小允子剪的小像,一个人去了倚梅园。挂好小像,她就念叨起 “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这句诗,可没成想,这话被三个人听见了,还有一个人捡了她的小像。
第一个听见的是皇上。那天华妃宴席上摆了红梅,皇上看着就想起纯元皇后了,心里不是滋味,就到倚梅园溜达。一听见这句纯元最爱念的诗,当时就又惊又喜,赶紧出声问是谁。
甄嬛一听有人,吓了一跳,怕被认出来,就撒谎说自己是宫女,“鞋袜湿了在换”,让皇上别过来,趁机溜了。这时候,暗处还有个真宫女呢,就是余莺儿。她本来在修剪梅花,一肚子不情愿,结果把甄嬛和皇上的对话全听了去,记在了心里。
后来苏培盛去倚梅园找能对出 “逆风如解意” 下句的人,余莺儿就凭着偷听来的 “容易莫摧残”,从宫女变成了余答应。可她本来就是冒牌货,人又轻狂,下场能好才怪。不过也正因为她,安陵容和甄嬛、沈眉庄之间慢慢有了嫌隙,最后反目成仇,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皇上和甄嬛,这是他俩除了选秀之外的第一次正经交集。后来皇上知道当年倚梅园的人是甄嬛,心里更喜欢了,觉得俩人特有缘分。而且那句 “鞋袜湿了”,后来还成了甄嬛复宠的引子。
你想啊,甄嬛后来因为舒痕胶里的麝香和华妃罚跪,没了第一个孩子,跟皇上闹掰了,失了宠,碎玉轩都快成冷宫了。还是沈眉庄点醒她,让她看看失宠嫔妃的惨样,她才决定重新争宠。
也是一个冬天,甄嬛又去了倚梅园,这次没带小像,而是在袍子里头藏了蝴蝶。沈眉庄引着皇上过去,俩人一撞见,甄嬛转身的时候,蝴蝶全飞了出来,冬天里五颜六色的蝴蝶围着她转,皇上一下子就动心了,想起当年倚梅园的事儿,俩人的嫌隙也就没了,甄嬛就此重获圣宠。
除了皇上、甄嬛、余莺儿,那晚倚梅园其实还有第四个人 —— 果郡王。他是在皇上之后来的,听见了甄嬛念诗,也听见了那句 “鞋袜湿了”,还看见甄嬛跑了,更重要的是,他把甄嬛挂在梅枝上的小像给摘走了。
果郡王没看清甄嬛的脸,但从衣服看出来肯定不是宫女,说不定是个妃嫔。他就纳闷了,妃嫔为啥要躲着皇上呢?拿着小像越想越好奇,就一直放在香袋里带在身上。第二天跟皇上下棋,见了新封的余莺儿,随便一试就知道她是冒牌的,只不过没说破。
这小像和那晚的事儿,就成了果郡王和甄嬛的缘分起点。后来在凌云峰,俩人经历了不少磨难才走到一起,那段日子虽然短,对甄嬛来说却是真心的甜蜜。可惜甄嬛是皇上的妃嫔,这段感情注定见不得光。不过最后,浣碧因为这小像,倒是正大光明嫁给了果郡王,也算是这桩事引出的另一个结果。
你看,就这么一场倚梅园的戏,把皇上、甄嬛、余莺儿、果郡王四个人的命运都勾连起来了。皇上和甄嬛的感情因为这事儿多了些波折和回忆,甄嬛和果郡王的缘分也从这儿开始,余莺儿则成了推动剧情的关键小人物。这么个看似不起眼的桥段,藏着这么多门道,难怪《甄嬛传》能成经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