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片浑浊的“粪坑”中,于正就像一根“搅屎棍”,总是能精准地挑起最恶心的波澜——抄袭琼瑶事件败诉后,六年才露面道歉,结果一转眼就把道歉函删除得干干净净;刚将老师拖进“潜规则”泥潭,又突然宣布签下了15岁的少女;新剧还没开播,他就放出狠话,最近说《玉茗茶骨》将“爆到你无法想象的程度”,顺便为女主角娜扎撑场子:“她没遇到我!”这一连串操作行云流水,简直是娱乐圈“碰瓷学”的十级大师。
---
### 一、抄袭有理,脸皮比城墙还厚
当琼瑶发现,于正的《宫锁连城》跟她的《梅花烙》雷同得可以当连连看游戏来玩——从人物设定到情节走向,再到故事的脉络,简直是照搬照抄——气得琼瑶大病一场。2014年,法院最后给出了明确判决:于正侵权成立,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
按理说,败诉后的于正应该低调做人吧?但他偏偏不这么想!他的拒绝道歉,仿佛能撑起整个娱乐圈的脸皮,还在接受采访时冷嘲热讽:“琼瑶是谁啊?她不过是个‘小家’!”直到2018年被法院强制执行,他才在2025年底勉强发了一封道歉函——结果网友一查,发现这封他准备了六年的“诚意函”,居然被他悄悄删了。
更荒谬的是,这一切都不影响他继续拍戏。抄袭案败诉后,《延禧攻略》依然火得一塌糊涂,《玉茗茶骨》依然如期开机,仿佛法律的判决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黑红也是红”的加持。这种“我抄我有理,你能奈我何”的姿态,简直就是“粪坑搅屎棍”的超级竞争力。
### 二、狂言批发商,热搜上的不灭神器
于正的嘴,简直就是娱乐圈的“战略核武器”。新剧《临江仙》刚一播出,他立刻发布成绩单:“爱奇艺今年第一部集均过3000万的长剧!九天破万!”转头又宣称下一部剧《玉茗茶骨》会“爆到你们无法想象的程度”——他仿佛不是拿着剧本,而是手握核弹发射按钮。
娜扎被质疑“演技不行”?于正立即变身“救世主”:“她没遇到我!好剧本谁演都能火!”这一句话不仅踩了娜扎之前所有的合作方,还给自己贴上了“点石成金”的标签。网友调侃:“这话一说,仿佛他拿的是女娲造人的剧本。”
更绝的是他的危机公关。当《玉茗茶骨》因娜扎的二番位问题闹得粉丝四散时,经纪人拿出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种文艺鸡汤,而于正却一脸云淡风轻地说:“排名?那只是发微博的工具而已!”他轻松地把演员间为番位争斗的事儿,转移成了微博文案的陪衬,既平息了风波,又让自己显得格局大,实在是一箭双雕。
### 三、狗血剧配方大师,审丑经济学的代言人
于正深谙“黑红也是流量”的绝妙密码。他的剧从《宫》到《延禧攻略》,无一例外都按照这个配方精准打造:狗血不手软,撞题材迅速精准。《步步惊心》还在筹备时,他的《宫》就已经抢先播出了;《甄嬛传》成了大女主的标杆,他立马推出了《延禧攻略》的“黑莲花”角色。
新剧《玉茗茶骨》依旧沿用了这个经典套餐:侯明昊饰演的状元郎屡破奇案,却因卷入杀妻案而沦为马夫,被古力娜扎饰演的茶王千金利用,两人在斗智斗勇的同时还上演了一段爱情故事。剧情设定过于复杂,简直像是“古装悬疑爱情职场大杂烩”——但于正最清楚:争议就是热度,骂声才是收视率!
他甚至把“于妈剧”打造为一个稳稳的品牌:女性角色戏份大到压垮男主(网友戏称“于大妈”);服化道色彩强烈,光是眼睛就能闪瞎;剧情充满各种烂梗,编排流畅得像流水线一样。观众一边骂“太狗血了”,一边忍不住点开下一集——这种“审丑经济学”才是他屹立不倒的根本。
### 四、为何总是他?粪坑生态的必然产物
于正能在娱乐圈风生水起,本质上是“粪坑生态”的必然产物。法律惩罚太轻:抄袭赔偿500万?《宫锁连城》早就赚回了十倍以上;行业底线过于灵活:明知道他抄袭,平台还是争相播他的剧;观众记性太差:《延禧攻略》爽剧一出,谁还记得琼瑶被气到生病?
更讽刺的是,他总能在道德底线下精准淘金。潜规则传闻不止?他签新人时反而愈发高调;演员争番位?他一句“为了宣传方便”就轻松化解了。于正就像粪坑中的泥鳅,搅得越深,反而越欢腾,因为这浑水正是他呼吸的空气。
---
十年过去了,于正从《宫锁连城》抄袭到《玉茗茶骨》,从拒绝道歉到删掉道歉函,新剧的宣传越来越高调。这根“搅屎棍”能够持续在娱乐圈的“粪坑”中蹦迪,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站着整个娱乐圈的“审丑经济学”:平台收割他的流量,演员为争二番地位拼得头破血流,观众一边骂一边还要点开下一集。
只要还有人捏着鼻子为他的“爆款预言”买单,于正的“狗血流水线”就永远不会停产。
毕竟,当粪坑变成金矿,谁还在乎搅屎棍上是不是镶了金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