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天叭
近来大热的电视剧《以法之名》,无疑成为了近年来的佳作之一。无论是故事取材,还是主演阵容,都让观众耳目一新。男主角张译再次担当重任,他细腻的微表情与爆发力,令观众纷纷称赞。不过,张译担任男一号的身份已不是首次。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出道以来,张译的资源相当丰富。除了他出色的演技外,妻子钱琳琳的助力也功不可没。那么,为何张译能在演艺圈保持如此稳固的男一号地位?他的妻子钱琳琳又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在揭开钱琳琳神秘面纱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张译的演艺生涯。出生于1978年哈尔滨军人家庭的张译,成长于严格家教之下。高中时因年龄偏小未能考上北京广播学院,复读一年后,才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文艺兵,主要负责道具和灯光等幕后工作。
退伍后,张译并未立即一炮而红,而是从跑龙套开始打拼。从《军营芝麻官》的配角,到《士兵突击》中坚韧不拔的史今班长,角色大小他一视同仁,全情投入,视每一次演出为最后的机会。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士兵突击》播出后,凭借“史班长”一角打动无数观众,演艺事业进入爆发期。
随后,张译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饰演的孟烦了,用复杂的台词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征服了观众。在《生死线》中,他塑造的何莫修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2012年,《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更是一位充满心机与无奈的北漂者形象,深刻描绘了无数漂泊者的艰辛生活,令人共鸣。2013年的《辣妈正传》中,他幽默且深情地演绎“元宝”,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国民度。
近年来,凭借《三大队》《狂飙》等佳作,张译的知名度依旧居高不下,先后摘得金鸡奖、白玉兰奖等众多演艺圈顶级荣誉。不仅作品质量出众,他的敬业精神更是业内有口皆碑。为诠释电影《亲爱的》中寻子父亲,他暴瘦20斤、晒黑皮肤,深入多个寻亲家庭采访,将父亲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拍摄《红海行动》时,张译不慎摔断腿,却只休息一周便带伤复工,展现铁血担当。《万里归途》中外交官崩溃戏里,他还专门设计了“接电话时颤抖的左手小指”这一细节,令观众惊叹:“张译连呼吸都在演戏。”为了专注表演,张译从未参加综艺,也未接天价代言,他的社交平台仅更新剧组日常。当被问及为何不做营销,他坦言:“演员就该藏在角色背后。”正是这份对表演的纯粹坚守,让他能长盛不衰。
当然,张译能够稳坐男一号,除了自身努力,妻子钱琳琳的支持功不可没。1972年出生于沈阳工人家庭的钱琳琳,是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才女。1995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过《九州艺苑》《中国民歌榜》等节目,并创办音乐榜单栏目,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2006年,钱琳琳与张译结婚后,毅然辞去央视工作转型做经纪人。她凭借电台积累的导演、制片人资源,为张译筛选优质剧本,避免了低质烂片的困扰。像《我的团长我的团》试镜机会和《鸡毛飞上天》等优秀作品的牵线,都离不开她的努力。钱琳琳还擅长合同细节的把控,保障张译权益,使其演艺之路几乎未曾遭遇大波折。
虽说张译外貌不算出众,但钱琳琳始终坚信他的演技潜力。她为他规划事业路径,从文艺片到商业大片,逐步拓展戏路。可以说,张译的演艺成功,有钱琳琳的慧眼和支持不可分割。
娱乐圈不乏羡慕张译娶得钱琳琳这位贤内助的人。钱琳琳不仅美丽大方,更为张译事业添砖加瓦。但许多人不知,钱琳琳之所以对张译如此好,是因为张译同样对她呵护备至。
两人相识于录制广播剧时,张译当时还是话剧团的跑龙套演员,钱琳琳则是央视主持,背景迥异,关系仅是同事。真正的故事开始于2005年那场大雨,张译在电台门口避雨,钱琳琳递给他一把伞,由此开启了更深的交流。随着感情升温,二人最终走到一起。
尽管钱琳琳比张译大六岁,且带着儿子,张译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将她儿子视若己出。二人的感情充满了互补与默契:钱琳琳理性务实,善于规划;张译专注演技,深情顾家,天作之合。
总的来看,张译从默默无闻的跑龙套到如今百亿票房的男主角,这条逆袭之路离不开他自身的勤奋与坚守,更离不开妻子钱琳琳的慧眼识才与鼎力相助。能娶到钱琳琳,张译实属幸运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