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张译的作品,感觉有点难以适应了。这么说吧,恐怕不少影迷心里都在默默思考这个问题。不是说他的演技有什么下降,毕竟他那一瞪眼、低声一说的功力,瞬间就能让人融入剧情,谁能否认这一点呢?但是,近几年来,他演的角色似乎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是换了个外壳,里面的角色却依然是那种感觉。
有些人私底下讨论,像张译、靳东、张嘉译这几位演员,一站在那儿,台词一一开口,马上就有种“标准配置”的腔调。乍一听觉得有点刺耳,但细一琢磨,似乎也有道理。并不是每位演员都能像张译那样,将角色的内在情感挖掘得如此深入,让每一句台词都充满层次感。拿《以法之名》来看,有个场景是他和乔振兴的女儿对话,他只轻轻一转眼珠,眼眶马上就泛红,血丝都能看得清,声音的颤抖更是让观众的心揪得紧紧的。这样的演技,真的是无可挑剔。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演技派剧集,还是有人看了不到十分钟就弃剧而去。这可不是说张译表现不够好,更多是因为剧情实在太复杂,像乱麻一样,人物众多让人看得费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明有实力派演员坐镇,可剧本却跟不上,导致了本该大展身手的好材料被浪费。
这种现象背后,或许是因为资源太过丰富。机会一个接一个,角色也是纷至沓来。但无论角色再多,如果没有好好打磨,那观众的眼光可都很毒辣,看多了自然就会腻味。就像饮食,天天山珍海味,肚子再好也会撑得慌。这时候,与其硬着头皮往前冲,倒不如暂时停下来,让一切静一静,认真思考一下,沉淀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对演员自身,对观众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留白的部分,往往隐藏着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