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端,袁玫那时还在安徽。
她是黄梅戏剧院的一名演员,每天和马兰、吴琼等前辈一起演戏。她唱过《天仙配》,也唱过《女驸马》。她长得美,身段也好,身上有种灵动的气质。只是,老师们总说她的嗓子不算最出众。剧院里,她并不是那位最顶尖的角色。她的日子就这样,化妆、上台、演出,一天接一天,年复一年。
1983年,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要拍一部电视剧——《红楼梦》。消息一传开,全国都沸腾了。剧组要从全国选演员,这一张通知,让无数年轻人的心中都燃起了希望。谁不想走进大观园,感受那份别样的光辉呢?
剧组的工作非常繁忙,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演员名单,每一个名字,可能代表着一个经典角色。导演王扶林整夜不眠,焦虑着要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他自己也说,哪怕熬得头发掉光,也一定要挑选出对的人。他明白,光有外貌并不足够,演员还必须具备真正的气质和感觉。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安徽的黄梅戏剧院。袁玫看到通知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周围的人纷纷劝她,她长得水灵,应该去试试林黛玉。大家笑称她为“袁妹妹”,几乎都认为她能顺利入选。
然而,袁玫的心中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她也想尝试主角,但当她亲自踏上北京的试镜现场,看到其他女孩时,她的想法就开始动摇了。
她第一次看见陈晓旭,眼睛一亮。那一刻,袁玫的心里清晰地冒出了一个念头:林黛玉就是她这样的人。那种气质、那种目光,仿佛她天生就是书中的林黛玉。袁玫自觉不具备那种感觉,顿时对林黛玉的角色放弃了。
接着,她又试图考虑薛宝钗这个角色。但没过多久,另一个女孩走进了试镜现场——张莉。张莉的外形明丽大方,举手投足间充满温文尔雅的气质。剧组的所有人一看,都觉得她简直就是宝姐姐从书中走出来的模样。
薛宝钗的念头又被打消了。
这时,袁玫开始考虑鸳鸯。鸳鸯是贾母身边的得力大丫鬟,性格刚烈果断。她也试了这个角色,但剧组的导演却觉得她少了些“狠劲”。她的眼神太柔和,无法展现鸳鸯的那种决绝。
一个个心仪的角色就这样悄悄地从袁玫的面前溜走。
直到导演王扶林看着她,深深地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一个建议:“你不如试试袭人。” 袁玫怔了一下,随后同意了。袭人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大丫鬟,曹雪芹在书中曾如此形容她:“容长脸面,细条身材。”这正好贴合袁玫的特点。导演认为,袁玫身上有种天然的温和与稳重,就像一个会照顾人的大姐姐,适合扮演袭人。
她接受了这一提议。
拍摄过程中,袁玫和欧阳奋强(扮演贾宝玉)在剧组食堂首次相遇。多年后,欧阳奋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然记得那一刻。他说当时看见袁玫的第一眼,简直不敢直视她,觉得她实在太美,眼睛都不敢正视,只能偷偷地看她。剧组里的每个人都在猜测着谁会演哪个角色,大家都在观察、对比。
袁玫自己也笑称,当时剧组的人就像看猴子一样,打量她。
角色确定后,所有演员被拉到圆明园开始培训。这不是直接的表演训练,而是全方位的学习,包括原著、书法、弹琴、清朝礼节等。导演王扶林告诉袁玫,戏曲演员习惯把所有的情感都展现到脸上,但袭人不同。她是一个温柔且内敛的角色,不能过于张扬。王扶林强调:“戏曲演员通常表达情感只需要三分就够。”
袁玫点点头,内心却很紧张。袭人这个角色镜头很多,却不能抢镜。她必须永远在贾宝玉身边,用微妙的眼神和动作传递情感。若演得过多,会显得浮夸;若过于隐忍,又会失去存在感。平衡的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次拍摄时,袁玫紧张到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甚至不敢正视镜头。慢慢地,她开始习惯这种节奏,和欧阳奋强他们一起观看回放,得到导演的肯定后,她才松了口气。
《红楼梦》拍摄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剧组的演员们拿的工资非常少,一集戏只有三十块钱,拍完36集,总共加起来才1080块。没有人是为了钱而来,大家都清楚,能够参与这样一部作品,比任何的金钱都重要。
电视剧播出后,迅速引起全国轰动。袁玫扮演的袭人温婉、体贴、细腻,观众都记住了她。她一夜成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她心里清楚,她回不去了。她再也回不到那个黄梅戏的舞台了。尽管《红楼梦》为她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但它也让她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在北京参加完一场晚会后,袁玫唱了一段黄梅调。那段歌声唱完,她心里没有激动,只觉得异常平静,仿佛和某个过去的自己告别。
她想转到北京工作,可手续拖了很久。于是,在这段空闲时间,她拍了更多的电视剧,逐渐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玫的演艺生涯越来越远。最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北京,搬到广州。
那个时代的广州,充满了机会。她不再演戏,而是转行做生意,开着一辆黄色的小跑车,过得无比自在。老朋友们,包括演吴琼的姐妹们,常笑说,她是活得最洒脱的人。
有个小故事,大家都记得。那天,袁玫带着朋友们去一家小馆子吃饭,她拉着服务员问:“你们这里有鱼翅吗?有鲍鱼吗?”服务员一一摇头。袁玫笑了笑,说:“那来一盘咸菜肉丝吧。”大家听了都笑了。
这就是袁玫,和戏中那个温顺、体贴的袭人截然不同。剧中的袭人,总是为别人着想,活得小心翼翼,而现实中的袁玫,直接、率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过得热烈又自在。朋友们有时觉得她太过坚持自己的主见,但他们都理解,这是袁玫的个性,她总是听从内心的声音。
她从演员转行幕后,成为了一名制片人。她策划拍摄了电视剧《故乡的云》,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的人生从舞台转向商场,这条路走得比演员生涯更长。
即便如此,她很少回头看过去。每次回到北京,她会抱怨那里的天气干冷。但一离开北京,她又会想念那里的喧嚣。生活就是这样,有些关系注定无法割舍。
多年后,人们谈起袁玫,依旧会记起那个温柔的袭人。但真实的袁玫,早已在珠江边,活成了另外一个自我。她的人生充满了探索、转折和选择。她没有成为最初想演的林黛玉,也没有成为薛宝钗。
她最终演的,是她自己。这个角色,比书中的任何一个,都更加真实,也更加精彩。经典之所以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