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鹏导演皆主演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与精彩的演绎效果,将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具象化,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开拓者栏目观众在感受大唐风华的同时,也不禁对权力、人性与生活的真谛进行深刻反思。
此影片围绕着九品小吏李善德展开。“老实人”李善德半生勤恳,经过努力终于买下一处小宅子,以为可以与妻子女儿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却不曾想被人坑骗,陷入了一场“必死局”,那就是在贵妃诞辰之前,将岭南的新鲜荔枝运至长安。荔枝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且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运输与保鲜条件落后,这一任务无疑是天方夜谭。但为了家人,开拓者李善德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他深入岭南,凭借自己在数学、统计学及统筹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反复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找到了荔枝保鲜的方法,并规划出了最佳运输路线。可在这过程中,他不仅要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更要与复杂险恶的官场所周旋。电影的情节无情地揭示了官场的丑恶。“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杨国忠直接道出官场本质。在权力的游戏里,规则成为强者打压弱者的工具,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只能在权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李善德为完成任务,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逐渐迷失自我,他也享受了片刻的利益带来的喜悦。但当他目睹为送上这荔枝,百姓所遭受的沉重苦难难以想象,骑手奔劳涉险、牧马横死,无数人为此丧命,大家都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的他幡然醒悟,毅然站出来揭露真相,结果不出意外获罪流放岭南,但是他绝不后悔。这也让他躲过了安史之乱, 同时也失去了支持他的好友杜少陵。在岭南,他回归平凡,与家人一起种植荔枝,寻回了久违的宁静与自由。影片最后李善德大哭,他又为何而哭呢。开拓者栏目认为李善德的故事无比励志,他毫无背景、缺乏权力,只能凭借自身努力与智慧应对一切。他遭遇无数挫折磨难,却始终未曾放弃,这种坚持与勇气令人动容。那么此刻的“荔枝”,又何尝不是一种励志呢?
同时,影片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像杨国忠、鱼朝恩等贪图权贵之人不在少数,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不惜牺牲百姓利益,令人唾弃;而阿僮、苏谅、林邑奴以及他的妻子郑玉婷等同时像一股清流般出现,以正义的形象反讽着这些深处黑暗的资本势力。无论的朋友还是家人,自始至终坚定不移的支持着主人公李善德。这也映照着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与陪伴,面对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在他们鼓励帮助下完成,那些所谓遥不可及的梦,不过是同云烟般轻薄,翻过那座山,就会发现原来不是无法实现。开拓者栏目认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应如李善德一般,坚守内心底线,不被权力和利益迷惑。
影片的艺术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美术设计精心打造,影片高度还原了盛唐风貌,服装道具的细节也十分考究,将观众完美带入对应时代。配乐巧妙运用传统乐器,宫廷乐章尽显华美,民间小调满含质朴,与画面配合默契,极大地增强了情感渲染力。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荔枝运送的艰辛过程与长安城内的权力斗争相互交织,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结尾开放式的处理,李善德站在荔枝树下,面对新结的果实,脸上露出复杂表情,给观众留下无尽遐想空间,进一步深化了影片主题。影片选角儿采用“熟人模式”,很多角色都大众所熟知的演员,开拓者栏目认为影片中多个都是喜剧演员身份,更彰显了了本篇的轻喜剧的特点。此外,原著作者马伯庸先生也参演了这部电影,更是凸出了本影片对原著的尊重。
《长安的荔枝》不只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矛盾始终存在。观影过后,不禁让人反思,现实生活里,我们是否也曾为了某些 “荔枝” 迷失自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权力的游戏?开拓者栏目认为这部电影凭借精美画面、动人故事以及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它让我们看到了盛唐的社会百态,也促使我们思考“人性与权力”这一永恒的命题,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