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春晚舞台上靠一碗面条逗笑全国的陈佩斯,如今带着《戏台》让影院里的观众笑中带泪,哭湿了半包纸巾。
在镜头中,他是大声呼喊“戏比天大”的侯班主,但在镜头之外,他是一个71岁的老人,因为投资方三次撤资,最终被迫抵押了自己的别墅。
朱时茂出现在观影现场,揭露了陈佩斯被“边缘化”的事实,票房成功逆袭,让许多电影制片方感到尴尬。
票房逆袭
陈佩斯已经超过70岁,他自己执导并主演了电影《戏台》,可能有些网友会觉得,他似乎年纪大了,开始展现自己的情感。
然而,对于那些真正观看过电影的人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理解这位年迈的老人究竟想通过电影来传达什么信息。
哪种类型的电影能让观众在欢笑时流泪,在泪水中再次发笑?
在电影屏幕上,由陈佩斯扮演的侯班主怒吼道:“这场戏太大了,即使死去也不会更改剧本!”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戏台》的观影现场,当电影银幕熄灭后,观众手中的纸巾和眼角未落的泪痕成为了这部电影成功的预兆。
许多70后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观看演出,观看完后,他们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对于那些在网络热议中成长起来的00后来说,他们也意识到,即使是那些他们不喜欢开玩笑的喜剧电影,也能如此令人发笑”。
戏剧就像人生一样,在面对强权的时候,如何保持戏剧的纯粹性,如何使艺术追求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这一过程中的努力和苦涩也让观众流下了眼泪。
电影《戏台》经过了将近8年的精心筹备,但关于它为何没有开始拍摄,真的令人感到惋惜。
“有哪位年轻的观众会选择观看由71岁的老人主演的影片呢?”
在一个充斥着大量流量演员和迎合年轻一代的商业影视市场中,陈佩斯的作品《戏台》在剧本编写和演员阵容方面,都显得不够吸引人”。
由于投资方多次撤回资金,这部电影始终未能开始拍摄。
当电影即将开始拍摄的时候,陈佩斯又一次受到了三个投资方的6000万资金撤离。
陈佩斯,身为导演、编剧和主演,由于剧组账户仅剩不足一百万的现金,因此陷入了一种困境。
选择拍摄电影是他的决定。
他将自己在北京昌平的别墅作为抵押,而他的儿子陈大愚和他的妻子也动用了他们多年来的储蓄,整个家庭共同筹集了1.02亿元,踏上了为电影制作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旅程。
尽管剧组在资金方面并不宽裕,但在服装、化妆和场景设计方面却表现得非常明确。
为了更真实地展现民国戏班的风貌,《天女散花》和《八仙过海》中的神仙戏服是由经验丰富的苏州艺术家手工绣制的,而一件大褂的制作过程耗时了三个月。
道具的制作严格遵循了电影的背景,即1925年广和戏楼的原始样式。
打光的团队也在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希望光影能够充满乱世中的烟火气息。
在拍摄雨戏的过程中,陈佩斯发现雨滴的密度并不合适,因此他多次重复拍摄,直到凌晨时分。
为了捕捉一个3分钟的镜头,他邀请了京剧大师进行了上百次的动作表演。
这部电影的精细程度令人震惊,甚至有300名群众演员手中的戏单也实现了历史的再现。
当所有的道具和场景都展现得如此完美,陈佩斯作为主角,无疑是这部影片的核心。
陈佩斯,一个超过70岁的老人,在他的电影生涯中坚定地拒绝使用替身,即使这意味着需要他全身湿透,或者是一出危险的打斗场面。
他爬上了一个10米高的水车进行拍摄,尽管全身都湿透了,但他还是不断地调整阀门。为了追求拍摄的完美,他在这场戏中重复拍摄了超过20次。
在撞柱子戏的表演中,他坚决不使用安全气囊,而是直接将头部撞向木桩,这一幕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屏息等待。
他如此的敬业精神,也使得其他的主角紧随其后。
黄渤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不慎从两米高的平台跌落,导致腰部伤势再次发作。
由于余少群长时间忙于“勒头”的京剧拍摄,他的大脑几乎因缺氧而失去意识。
陈佩斯因为担忧演员的敬业精神而晕倒,甚至在拍摄现场为他准备了氧气瓶。
那位完全沉浸在戏剧情节中的演员,成功地将《戏台》这部作品搬上了大银幕。
戏比天大
尽管《戏台》对艺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追求,但它仍然未能摆脱市场的冷淡和冷落。
陈佩斯为了电影《戏台》的拍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当然期望自己真挚的作品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然而,电影的上映日期却遭遇了一些曲折。
原计划在7月17日上映的电影《戏台》在确定上映日期后不久,《长安的励志》、《你行你上》和《罗小黑战记》等多部大IP和大流量的影片,都被官方宣布在这一特定日期前后正式上映。
电影爱好者总是对美好的日子情有独钟,但这种安排导致了《戏台》原先的15%的排片率急剧下降到5%,几乎注定要被推迟到午夜场。
关于这种布局,电影院经理的看法与之前的投资者完全一致,有些人甚至直言这部影片“即便是放午夜场也觉得耗电”。
预售的第一天票房只有14.3万元,这也引发了部分网友对陈佩斯“为何不去直播销售”的讽刺”。
面对这种状况,陈佩斯公开了一段道歉的视频,声称将推迟上映,原因是“排片工作压力过大”。
这部电影于7月14日开始公开放映,并在7月25日正式上映,最终确定了上映日期。
投资方曾表示,这部电影的主角年纪太大,缺乏流量”。
令人意外的是,在点映仪式开始之后,南京的某家电影院竟然出现了IMAX厅退票高达七成并重新播放《戏台》的情况,以及走廊上观众络绎不绝的场面。
在开始点映的第三天,该电影的票房收入惊人地达到了4836万,这也使得该电影的排片率从之前的数字上升到了20%。
这种情况让许多撤资的一方感到震惊,同时也让那些深陷于“流量驱动票房”的投资者醒悟过来?
对于陈佩斯来说,这种逆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三十年以前,在他人生的低潮时期,他也曾用同样的坚持和毅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1983年,陈佩斯与朱时茂首度亮相春晚舞台,而到了1998年,他们两位都离开了春晚的舞台。
陈佩斯在中年时曝光度骤减,导致他的职业生涯陷入了低潮。
陈佩斯为了表演和生存,租下了一片万亩的荒山。他白天在炎炎烈日下为果树浇水和研究嫁接技术,而到了晚上,他仍然坚持编写话剧剧本。
在2001年,47岁的他用自己的房产创建了“大道喜剧院”。他的第一部话剧《托儿》采用了旧的床单进行改造,并使用了自家果园里的烂苹果作为道具。
经过《托儿》在全国的120场巡回演出和超过4000万的总票房,他终于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老搭档朱时茂看到了这种对舞台的深深敬意。
当电影《戏台》的大幕缓缓拉开,由陈佩斯主演的侯班主大声喊出“这是为我们保命啊”的台词,他的眼泪无法止住。
他的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入,这句话背后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对现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朱时茂也提及在话剧《戏台》的百场纪念活动中,他曾经购票表示支持。
陈佩斯已经超过70岁,累得几乎不能行走,他拄着拐杖走上舞台表示感谢,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继续他的喜剧创作,这真的令人深感敬意。
坚守艺术的纯粹性,使得电影显得“纯净且充满力量”,这或许是这部电影能够在票房上实现逆袭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真正的热情并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多的是那种决心到底、勇往直前的勇气。
当陈佩斯在拍摄现场为一个雨中的镜头重新拍摄了20次,当他的家庭积蓄成为电影屏幕上的一根针和一根线时,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一部新电影的诞生,更是一位资深工匠对艺术的深深敬意。
如今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掌声,点映票房逆袭的曲线,都在印证:
时间从不会辜负认真的人,真正的好戏,从来不怕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