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于次年2月2日全国上映,迅速引爆了大江南北的观众热情。其中,影片中那段“真假古兰丹姆”的精彩桥段,成为观众难以忘怀的经典。奇妙的是,演员表上的两个古兰丹姆角色,并没有直接标明“真”与“假”,而是用“前”“后”来区分,让观众在观看时自己去辨别真伪。这对“真假古兰丹姆”的命运起伏,仿佛硬币的两面,充满了戏剧性。
说到这“真假古兰丹姆”,其实最初剧本中并没有这样的设定。原本只是描述了塔吉克族新人在帕米尔高原举行婚礼的情节。直到导演赵心水接手后,觉得剧情枯燥无味,决定加入真假双线故事,把女特务伪装成新娘的身份谜题贯穿全片,才有了如今的经典。
至于两位古兰丹姆的扮演者及她们各自的人生,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真古兰丹姆——阿依夏木·克里木**
导演赵心水1962年7月在乌鲁木齐寻找饰演真古兰丹姆的演员,百里挑一却始终不满意。直到某天在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走廊,他偶遇一位目光清澈如雪水的维吾尔族少女,15岁的阿依夏木。她当时还是新疆财贸学校的学生,刚去医院看望同学。起初她拒绝拍电影,说自己没经验还在上学。但导演的坚持与她的好奇心最终让她答应尝试。
拍电影对毫无基础,甚至汉语都不流利的阿依夏木来说,简直是“天书”一般。拍摄中她动作生涩,进展缓慢。幸好导演耐心指导,周围演员也热心帮忙,她凭借倔强性格刻苦钻研,终于顺利完成拍摄。电影1963年公映后,她一夜成名,登上《大众电影》封面,成为万人追捧的焦点,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共同的回忆。
可惜的是,父母极力反对她继续演艺道路,最终在政府调解下,她被召回新疆继续学业。学业未满一个学期,她因母亲重病辍学,文革期间学校停课,1972年才毕业。之后被分配去卖粮食,后来又成了油脂公司化验员。婚姻生活更是一波三折,丈夫酗酒家暴,她带着四个孩子独自承受压力,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94年因病被迫退休,微薄退休金和昂贵医药费让她生活艰难。
直到1996年天山电影节,老搭档梁音探望她,两人泪眼相拥。2025年她再次出现在《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里,沉寂四十年后重返影视圈。女儿曾问她为何不继续演戏,她淡淡回应:“都是命中注定。”
**假古兰丹姆——谷毓英**
原剧本中女特务名叫“朵丝依沙阿汗”,是个伪装成塔吉克族“傻姑娘”的少数民族间谍。导演赵心水改编后,把真假古兰丹姆的故事线加入,设定假古兰丹姆外表美丽但内心阴险。这个角色演技要求高,不能用像阿依夏木这样非专业的演员演,于是他从专业演员中迅速选中谷毓英。
谷毓英1932年出生于苏联乌克兰顿巴斯,母亲是乌克兰人,她本人是中俄混血。幼时全家迁到新疆塔城,她因父母影响热爱文艺,受苏联电影启发,学习模仿表演。她曾当过童工,后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8年中苏关系紧张,她放弃随母亲回苏联,留在中国并调回新疆发展。
1959年她在电影《天山歌声》中首次亮相,1961年调入新疆话剧团,表演多部话剧。赵心水慧眼识珠,觉得她外貌适合少数民族角色,演技又能展现“外美内阴”的复杂性,选她饰演假古兰丹姆,28岁的她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真假难辨,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部电影也是她演艺生涯的巅峰与转折。尽管知名度大增,戏路狭窄导致她机会寥寥。文革中,她因演假特务被批斗,脸上被画叉,关押三年,家人远在苏联,成了“苏修女特务”罪名的牺牲品。文革后虽有零星角色,但对她来说却是一种耻辱。
1984年她退出影坛,和家人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那里没人知道她曾是“假古兰丹姆”,只是看到她在养老院厨房做饭,丈夫在工厂上班。四年后因伤离职,夫妻俩用辛苦积蓄买房买车,养育子女。
2025年,两位“古兰丹姆”一位77岁,一位93岁,命运却迥然不同。真古兰丹姆本色出演,却被生活捉弄;假古兰丹姆演技精湛,却尝尽人生苦涩。
这两位昔日的“古兰丹姆”,像硬币的正反面,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