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目叫《让我来唱》,但看到最新一期,我真的有个疑问:你们究竟让谁来唱?
我原本以为,这档节目会走《超级女声》那样的路线,挑选出几个新时代的“全民歌姬”,毕竟节目组也请来了像萧亚轩、胡彦斌这样的音乐人坐镇,阵容看起来也不小,感觉会有点东西。可惜,这几期下来,节目不仅没有什么水花,热搜寥寥,讨论度几乎为零,竟然都已经选出了全国十强,简直像是“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场选秀史诗”。
不过,说到这十强,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蒙了:怎么那些唱得好的选手一个个被淘汰,反而一些不太知名、唱功一般的选手却晋级了?就这?还“让我来唱”?倒更像是“让我来躺”!
这期节目还挺关键的,从24强直接筛选到12强,再通过一场直播赛选出10强。听起来公平,实则不然。毕竟这12强的选拔,实际上是乐评团、推荐官和现场500名观众一起评选的,我们这些屏幕前的观众根本插不上手。
等到10强名单公布,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香奈儿、吉木金铄、白皓瑞、补菜、陈叶安、罗小黑、陈果、盛阳、蔡子伊、谢牧青。香奈儿那组成绩最高,所以她的小组全员晋级,这没啥问题。但问题来了,吉木金铄和白皓瑞的实力一直被观众吐槽,“不至于吧?”看起来像是搭了香奈儿的顺风车。
陈叶安那组也差不多,整体表现不错,罗小黑晋级可以理解,可陈果的晋级就很让人疑惑了。她几乎每场表现都在中下游,实话说,如果观众真有投票权,她大概连十强都进不去吧。
至于蔡子伊那组,整体实力还是能过关的,蔡子伊凭借实力保住了一个名额,但其他成员几乎没戏。现在的比赛,选手的晋级越来越依赖运气,而非唱功。
看起来,节目组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好吧,我们知道你们能唱,但我们不需要你们。”但实际上,那些被淘汰的选手,才是观众最舍不得的“音符”。
比如,唐澜。前两期她差点被淘汰,结果节目组破例给她再一次机会。进了24强后,她的表现越来越稳定。那场直播中,她边唱边哭,声音没破音,情感控制得相当到位。她唱完还说“舍不得这个舞台”,那一刻,她真的不是在表演,她是真的不想走。可是,她还是离开了。
再比如幸儿,她是那种唱什么都能把味道拿捏得很准的选手。她最后唱了一首冷门歌曲,舞台表现力满分,隐隐约约展现了“潜力天后”的气质。可惜,观众只能当个看客,她已经被刷下去了。
这两个选手,真的有实力,唱跳稳定,风格鲜明,本该是舞台的主力。但由于节目机制偏向个人赛,她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陪跑”。你说公平也不完全能怪节目,毕竟节目就是个形式,但真心觉得有点可惜。
选秀节目本该选出来的是唱得好、会唱、敢唱的选手,但这个节目,倒像是在选“谁更配合”、“谁更听话”、“谁不容易出错”。唱功最强的走了,舞台表现力最强的走了,会写歌的也走了,剩下的基本就是一群“中规中矩”的选手。
说白了,这节目根本不在比唱功,它更像是“挑人”。挑哪些人看起来没有短板,挑哪些人好管理,挑哪些人在综艺里能稳住场面。你看,这样的选拔机制,根本就变成了一个行业筛选,而非全民选秀。
如果你仔细想想,《超级女声》之所以能红,是因为它把评判权交给了大众,给了观众更多的发声权。而现在,这个节目把观众关在了屏幕外面,节目组说:“我选我自己的,你们管不着。”
如果你真心热爱唱歌,别指望某个综艺节目能安排你未来的命运。《让我来唱》不过是个开始,真正的音乐人,从来不是靠一档节目走红的。
唐澜、幸儿、徐碧珩,你们的唱功大家都看得见,你们的时刻还没有到。等机会来了,你们会比这些“十强”更有资格站在舞台中央。
一句话:别急,晚点发光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闪耀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