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竞争激烈,人人都懂,但有些人明明处在“黄金寝室”,却始终没能脱颖而出。张殿伦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在聚光灯边缘徘徊的身影。
他曾与陈赫、郑恺、杜江同住一个寝室。四个年轻人,似乎是命运开的玩笑——有人迅速成名,有人却默默无闻。看到这些,令人唏嘘不已,却又无从开口。
张殿伦,来自东北。
当年刚进上海戏剧学院,他推开宿舍门,阳光洒进来,眼前是601寝室的四个年轻人,一个比一个有趣。陈赫笑容灿烂,郑恺酷酷的,杜江寡言少语,而张殿伦呢?高高大大,嗓音洪亮,笑起来如同风扫过操场。那时候,谁也没料到自己会成为明星。熄灯后的寝室里,大家都在讲笑话,谁会先火?根本没有人去想。大家觉得,未来似乎遥远得像楼下的梧桐树,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开花呢?
东北的孩子往往是讲义气的类型。张殿伦总是多买一些零食,分给室友们。冬天,寝室里有点冷,他睡在靠窗的位置,脚冻得麻木。郑恺就笑着把自己的一半被子扔过去——兄弟间的情谊,简单又温暖。
张殿伦一直喜欢演硬汉角色。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操场上练武,泥土溅到了裤脚也毫不在意。总是随口说:“哥们,我将来一定会拍正剧。”似乎命运早已为他写好剧本。
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2009年,陈赫凭借《爱情公寓》一夜爆红。曾小贤这个角色,成了大家的笑柄,那句“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成了街头巷尾的段子。郑恺也不甘示弱,凭借广告、综艺和《跑男》,小猎豹的形象让他圈粉无数。杜江后来娶了霍思燕,转型硬汉,凭《红海行动》和《中国机长》等大作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而张殿伦呢?其实早在2007年就已经出道,参演了吴宇森监制的《天堂口》,起点不低。然而,接下来的路并不平坦,他大多出演抗战剧、警匪片之类的配角。每当片尾滚动字幕时,观众是否会记住他,几乎成了一个疑问。
他并非不努力。为了塑造角色,他曾减重20斤,还自掏腰包买道具。在拍摄时,他常常冻得直发抖,但从不抱怨。可剧组的人总是记不住他,观众也几乎不关心他。命运有时真是爱捉弄那些拼尽全力的人。
兄弟们火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帮助他呢?其实是有过的。陈赫曾为他推荐戏,郑恺也曾主动让出主角的位置,说:“我演配角,让殿伦演主角吧。”然而,片子却扑街,观众依然没有记住他。郑恺无奈地苦笑:“真心带不动。”
有些心酸,但这就是现实。
2018年,三人带着张殿伦上了《青春同学会》。节目里,陈赫讲述自己喝醉的趣事,张殿伦则提起自己和郑恺在北漂时,冬天没有被子,两个人挤在一床的故事。观众这才开始记住“601寝室的张殿伦”。
张殿伦长得不差,身高188,典型的东北硬汉形象,演技也有。他曾在话剧舞台上演过商鞅、麦克白等角色。但问题在于,他的戏路过于狭窄。硬汉角色的竞争激烈,段奕宏、张译等一流演员已经牢牢占据了这个领域,他能突围出来吗?确实困难。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低调。他不热衷炒作,也不擅长营销。别人参加综艺节目,他在拍抗日剧;别人炒CP,他却埋头磨练演技。最重要的是,他对“红”并不那么渴望。
他曾说:“能演戏就好。”可在娱乐圈里,这句话几乎等于放弃竞争。
如今,他转行做起了直播带货,偶尔也接些网大。陈赫在直播间和他连麦时,承诺会给他找剧本,但大家都清楚,有些事,真不是兄弟情能解决的。
有人曾问过他,后悔吗?他摇摇头,说没有。老实说,这个答案我信一半,不信一半。
现在的张殿伦,在话剧舞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做直播带货也赚得不错。兄弟情谊依旧深厚——陈赫、郑恺在直播间帮衬他,而他从不张扬。
但成名的事情,真不是单纯靠努力就能实现的。有人拼命折腾,有人被时代选中,还有人悄悄退出。张殿伦,或许就是后者之一。
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呢?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平凡度日;有的人在舞台中央发光发热,有的人却静静守在角落。而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前行。路长路短,有人羡慕,有人叹息。谁又能说清,哪种才算是赢呢?
张殿伦的一生,努力过,跌倒过,但始终没失去自我。他是那个宁愿安静演戏,也不愿炒作的演员,那个低调到几乎消失的“601寝室”兄弟。用他最朴实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残酷却温暖的道理——努力≠成功,人生也有不止一种答案。
真正的兄弟情,不是互相拉抬名气,而是始终守在对方身边。在人生这座舞台上,有些人闪耀,有些人沉默,但只要没有违心,默默坚守本心,或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