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在初始播出时,恐怕很少有人预见到它能够持续到第五季。毕竟,社交观察类综艺节目本就不算热门,若是其中的明星在桃花坞中出现不当行为,势必会被无限放大。随着时间推移,桃花坞的业态逐渐饱和,新的发展空间日益狭窄。尤其是在第五季中,全新参与者几乎未能形成独特的业态,更多依靠的是老成员提供的经验与支持,而新成员的创造力明显不足,每次活动的构思几乎都是由节目组策划。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桃花坞的活动也变得乏味。过去的活动遵循“NOPUSH”原则,参与者自主性很高,但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必须参与,活动内容越来越趋同于其他综艺,虽然偶尔带来笑声,却已失去了桃花坞的核心魅力。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不禁要问,《五十公里桃花坞》是否还有未来。在第五季接近尾声之际,节目组策划了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布置精美,甚至使用了前五季的一些经典元素。在这一刻,汪苏泷感慨道:“这是有点道别的意思了啊。”如果节目组仅仅希望举办一场演唱会,理应聚焦于这一季的重要元素,但他们却将以往的内容融合其中,确实流露出一种离别的气息。再加上本季的播出后,众多观众对节目的评价低迷,或许连制作团队内部也开始感到难以维持。
早期的每一季坞民都是固定聚集于某个地方,新与老成员之间的互动相对闭环,但这一季中不乏走过场的现象,老成员也未必常驻,犹如把桃花坞当作临时旅馆,缺乏归属感。人们之间虽表面和善,实则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或许再也回不去那些充满纯真的友谊了。
那么,《五十公里桃花坞》真的没有下一季的希望了吗?我认为仍然会有下一季,尽管这个节目遭受过不少批评,但它的关注度仍然存在。此外,这类综艺对参与者来说极具培养潜力,许多人在参演后迅速走红。例如,刚加入时还是配角的孟子义,现在已成长为当红女主;而王鹤棣、周杰及王传君等,参加节目后也一举成名,汪苏泷、李雪琴、徐志胜和李嘉琦组建的“650”团队,也已成桃花坞的一种标志。仁科作为桃花坞的灵魂人物,提到他的名字,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乐队,而是他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
尽管这一季未能呈现太多令人难忘的场面,但汪峰已然在观众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桃花坞,明星们能够放下往日身份,展现真实个性,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综艺节目,这里更让观众感到放松与自在。
若节目继续播出下一季,我建议制作团队应该重视“桃花币”的价值,促进坞民与村民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让他们通过合法的各种业态进行赚钱活动。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丰富节目内容。现在的桃花币仅能在桃花坞内使用,节目结束后便失去其价值,导致部分坞民变得懒散,甚至在节目近尾声时出现报复性消费,这种现象显然不宜长久。
《五十公里桃花坞》会有第六季吗?希望各位读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谢阅读,供需要关注的朋友积极点赞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