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是打开电视还是走进电影院,观众们总能看到一张面熟的面孔——雷佳音。从《长安的荔枝》到《酱园弄》,再到近期的大热《满江红》,他的作品仿佛连成了一条链子,让人不由得笑说:春节档可以藏得过,但暑期档可没得跑。然而,伴随着他频繁的出现,一种声音逐渐传来:“怎么又是他?”
雷佳音的演艺生涯并非一路顺风。早年间,他在《回家的诱惑》中仅是“品如的哥哥”,镜头寥寥可数;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以群演的身份出现,观众甚至对他的面容毫无印象。直到2012年,他在宁浩执导的《黄金大劫案》中首次担纲男主,小东北这一角色让他获得了奖项,但离成名依然遥不可及。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虽然他饰演的是一个出轨的前夫,难以赢得观众的喜爱,但他却将陈俊生的矛盾与无奈演绎得让人心生怜悯。自此,他的资源明显好转:《长安十二时辰》中强悍的张小敬,《人世间》里憨厚的周秉昆,以及电影《满江红》《第二十条》等一系列受欢迎的角色……他不仅收获了荣誉,知名度也随之飙升,但随之而来的争议同样不容忽视。
观众为何会觉得“疲惫”呢?
仔细分析雷佳音近年来的角色,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趋势:大多数都是被生活重压的中年男性。陈俊生淹没在纠结与懦弱之中,周秉昆朴实却隐忍,《满江红》中的秦桧阴郁沉重,而《长安的荔枝》里的李善德则是艰难奔波。尽管时代背景各异,角色核心却如出一辙——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眉头紧锁,如同心中有万千未言之苦。
有观众甚至开玩笑说,雷佳音无论演什么,都像是在呈现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这种同质化的现象,在演员频繁劳动时尤为显著。以2024年春节档为例,他将同时出现在《热辣滚烫》和《第二十条》中;而2025年,又将是《酱园弄》和《长安的荔枝》接连上线。当演员的身影频繁出现,而角色缺乏突破,审美疲劳几乎是势在必行的。
频繁的作品产出对于演员而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标志着市场的认可;而另一方面,密集的拍摄节奏可能会压缩演员沉淀与成长的时间。雷佳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在拍摄《人世间》时,为了更好地找到周秉昆的状态,提前进组感受生活,但像如今一年拍五六部戏的节奏,是否还能留出这样的时间呢?
如果与同样因高频曝光而被观众熟知的沈腾相比,沈腾早期的喜剧角色曾经风头无两,但他后来主动减少曝光率,有意避开重复的角色类型。而雷佳音似乎仍在速战速决的量的赛道上狂奔。待播作品中还有《抓特务》《刺杀小说家2》等逾十部,观众难免会发出疑问:难道不会看腻?
演员的困境在于,往往并不是不被看见,而是被看得太多。雷佳音的演技毋庸置疑,但从前夫到周秉昆,观众更向往的是如小东北般的新鲜角色。也许,适当地放慢脚步,跳出中年角色的舒适圈,尝试一些更为外向或反差的形象,将是他破局的关键。
毕竟,优秀演员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无处不在,而是每一次出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