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近几年,电视荧屏变得异常安静。不是好剧减少了,而是某一类演员彻底消失了。
陈道明呢?陈宝国呢?上一次认真看到他们演戏,是什么时候了?
他们都隐退了。并不是年纪大了演不动,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关上了大门。
这不仅仅是两位老演员的告别,更像是一整个时代的妥协。内地娱乐圈,悄无声息地将“老戏骨”这个称号从名单中划去。
这事儿真有点荒谬。
按理说,那些演技过硬、声望极高的演员应该被市场供着才对。可现实却是,真正会演戏的,反而没有戏拍;而那些毫无演技的流量小鲜肉,活得风生水起。
所以问题不在演员,而是行业本身已经腐败。
陈道明和陈宝国,没有选择退休,而是被行业逼迫退场。
一边是用几十年时间拼命积累起来的演技和尊严,一边是靠替身上镜、台词念不流利还得靠提词器的新流量。市场自然站在哪一边?答案明摆着。
如今的娱乐圈,规则非常简单:你有粉丝,你就有价值。演技?那是用来写微博、炒热度的,不是用来拍戏的。
你不必懂演戏,只要长得好看,资本就会抬你上天。因为观众买账。
老戏骨没有市场,不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是资本算了一笔账:你们这帮老演员,带不动热搜,造不出CP,吸不到粉丝。
你再敬业再拼命,市场只觉得你“节奏慢”、“效率低”,不给你掌声。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别再说“他老了”。陈道明要是想赚钱,市场上的剧足够让他满档。问题是,他根本不屑演那些剧。
他很清楚——和一帮靠粉丝投票捧起来的流量明星同台,那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誉。不是他演技不行,而是身边的搭档毁了整部戏。你让一个靠剧本吃饭的演员,和一群靠粉丝投票捧红的偶像一起演戏,这叫演戏吗?这叫陪跑。
陈道明不是没人找,是没人请得动。
他态度很直接:烂剧别来烦我。
陈宝国更是将“戏比天大”演绎到了极致。《越王勾践》拍摄时肋骨断了,脸肿得都认不出来,别人劝他歇歇,他说:“只要没死,就得演。”《湄公河大案》拍摄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困难,还是坚持十几个小时拍戏。
这不是敬业,是信仰。
然而如今,这样的演员纷纷选择隐退。
为什么?不是没饭吃,而是不愿意自己的职业生涯,葬送在流量剧里。
他们拿不到好剧本。不是没人写剧本,而是没人写给“专业演员”。
因为资本不再相信专业。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资本的问题,其实不然。资本追逐利益,但观众才是决定谁火谁不火的出题人。
谁刷流量?谁追粉丝剧?谁让资本相信“卖脸能挣钱”?
答案,观众心里最清楚。
观众一边骂流量没演技,一边又忍不住点开那些剧情弱智的霸总剧。
这不是被绑架,是集体沉沦。
资本只是顺应了你们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不是“老戏骨去哪了”,而是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离场。
陈道明、陈宝国的消失,说明了两件事:
一是,他们看清了行业的现状;
二是,他们不愿意陪着行业一起走下坡路。
几十年积攒的底线,他们不愿意在职业生涯的尾声被践踏。
所以,他们选择沉默,选择不演,选择退出。
这不是投降,而是放弃救赎。
娱乐圈到底烂到什么程度?
随便打开一部热播剧看看——尴尬台词、浮夸演技、千篇一律的剧情、粉丝控评盛行……
整个行业只剩下一个标准:热度能否变现。
在这样的市场里,演技成了负资产,专业变成了累赘。
老戏骨的消失,不是他们的失败,而是行业的溃败。
他们是这个游戏中,最后几个还想守规则的人。
当规则不再值钱,守规则的人只能认输。
别等他们走了才来怀念。
因为到那时候,你怀念的不是作品,而是那个还有职业底线的时代。
他们走了,你剩下的也没多少好看的剧。
而这远未结束。资本的屠刀还在磨砺,下一步,“演技”这个词,恐怕也会被从娱乐辞典里剔除。
信不信?
别说“再见了,陈道明”,别说“再见了,陈宝国”。
是他们在说:再见了,市场。
这不是老戏骨的退场,而是整个圈子的坍塌。
他们不是被观众告别,而是他们先告别了观众。
问题是——你觉得可惜吗?或者说,你真的在乎吗?
这个答案,就交给这个市场自己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