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向来以其大胆的尺度让人咋舌,而《寄生虫》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部电影将贫富差距所引发的人性扭曲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极致的深度。自2019年上映以来,它获得了全球无数的奖项,成为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
尤其是在2025年,《寄生虫》一举拿下第92届奥斯卡的四个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和最佳原创剧本,堪称空前绝后,令人惊叹。
电影的开头带有一些轻松幽默的色彩,但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血腥对决。金基泽一家四口蜗居在一个半地下室里,生活困顿,平日里靠为披萨店折叠外卖盒为生。然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金基宇的同学推荐他去为一位富家千金辅导英语,而这位千金的父母,正是朴先生一家。
基宇顺利获得了这份工作后,开始将家里的成员一一介绍到朴家。妹妹基敏巧妙利用计谋,成功让父亲成为朴社长的司机,而妈妈则顶替了原来的管家。于是,金基泽一家四口如潮水般涌入了朴家,开始了他们的“寄生”生活,逐渐安插自己的角色。
但朴先生一直没发现,他雇佣的不过是金家四口的一家人。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鸿沟如此深,直到一场暴雨暴露了贫富悬殊的巨大差距。从金基泽感激朴太太的善良,到最终持刀刺死朴先生,整个过程的转变,正是金基泽内心积压的生存压力和失衡的心态的一次彻底爆发。
这一刻,贫穷和富有不再有任何区别,死亡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韩国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那三大社会伤口,刺痛了全球观众的心。它也让我们反思,在资本不断集中,阶层越来越固定的今天,普通人的生存空间究竟在哪里?
在中国,偶尔会有家庭阶段性失业的情况,但全家人同时失业却并不常见。然而在韩国,根据网络信息,2024年12月,韩国的整体失业率为3.7%,看似并不高,但青年(20-29岁)的失业率已经突破了8%,博士毕业生的失业率更是高达26.6%。电影中提到,连一个保安的职位都有500个大学生争抢。
事实上,金家四口并非没有能力,他们都有专业的技能,懂外语、擅长电脑、精通烹饪、会开车,女儿基敏更是拥有艺术天赋。然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要改变命运的机会几乎为零。
OECD数据显示,韩国65岁以上的贫困率高达40.4%,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因此,金基泽一家最终选择放弃,学会了“躺平”,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无法跨越贫富的巨大鸿沟。
然而,金基宇凭借妹妹伪造的大学文凭成功进入朴家后,整个家庭的欲望开始膨胀。兄妹俩为了谋生开始用各种手段,编造谎言,伪造身份,最终得到了朴太太的认可。父母也顺利进入朴家工作,他们通过陷害朴社长的司机和管家,把自己逐渐“植入”朴家。
在这种背景下,阶层的升迁变得异常艰难,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实现发财梦想。贫穷让人越来越焦虑,互相撕咬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而电影中的金基泽一家通过不择手段得以重新就业,成功“寄生”在富人家中。
然而,命运往往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当前保姆在暴雨之夜敲响金基泽家门时,才揭开了一个更为黑暗的秘密。原来,前保姆雯光夫妇曾经也是中产阶级,但因为一次投资失败,他们一夜之间变得贫困潦倒。接着,他们又因借高利贷被债主逼债,最终不得不躲进朴家地下室,整整藏匿了四年之久。
这对前保姆夫妻,实际上比金基泽一家更惨,他们成了“老寄生虫”。在这片生存资源有限的土地上,穷人之间本应相互扶持,但却因争夺资源而陷入了血腥的竞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家四口与前保姆夫妻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场面一度几近失控。直到朴家人决定回家,金家才彻底制服了前保姆夫妻,将他们锁进了地下室。
在这场斗争中,金基宇为了永绝后患,持着一块带来好运的石头,进入了朴家的地下室,却被前保姆的丈夫用绳索勒住脖子,夺走石头,并将其打晕。而那个长期藏匿在地下室的“老寄生虫”,则拿起水果刀,直奔金基敏而去。奇怪的是,他并没有选择富人,而是选择了金家这一层次的“同阶层”弱者。
贫穷让他们习惯性地互相撕咬,视同阶层的人为威胁。这场斗争不仅揭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也反映了资本日益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而穷人眼中的富人善良,往往是建立在他们的不理解和偏见上的伪善。
金太太曾感叹朴太太虽然有钱,却格外善良,但金基敏却认为,朴太太的善良,正是因为她有钱。也许,穷人如果变得富有,也会变得善良。
朴社长作为IT公司的CEO,属于新兴的富裕阶层,他拥有理想中的四口之家,生活看似完美。然而,他对阶层的界限非常清晰,不允许任何人越界,甚至连穷人的味道——地铁的气味,也让他无法忍受。
在朴社长和金基泽之间,代表着阶层的巨大鸿沟,最终当金基泽的尊严被摧毁时,那个刀子刺入胸膛的瞬间,不仅是身体的痛,更是阶级伪善面具的破裂。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早已让贫富差距变得不可逾越,底层人性之恶的滋生,也在这片阴影中愈发显现。
正如200年前巴尔扎克所说:“富人总是少于穷人的,所以,斗争一旦变成了人力物力的较量,胜利总是属于穷人的。” 看完《寄生虫》,我开始相信马克思的结论,资本主义最终的灭亡,似乎已经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