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这位在华语电影界积淀多年的导演,万万没想到,自己竟成了亲手点燃自家电影葬礼的主谋。《酱园弄》的崩盘,远比表面看起来的复杂。
这部电影的阵容堪称顶级:导演是陈可辛,拿下无数金像奖、金马奖的重量级人物;主演是章子怡,她一心想打翻身仗,凭借这部作品证明自己。更别提配角阵容,杨幂、赵丽颖、雷佳音、易烊千玺……几乎集结了娱乐圈中最炙手可热的流量与实力。刚开拍时,它便被列为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华语大片,所有人都认为这会是一场影坛的盛宴。
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一路跌至5.9,勉强卡在及格线以下。内地票房最终定格在3.7亿,对于这样一部大制作来说,这个数字几乎意味着宣告失败。市场的冷酷是观众用脚投出的票。看似坚不可摧的银幕航母,刚起航不久便开始漏水。
回到争议爆发之前,这艘船的内部结构早已问题重重。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剧情逻辑上。故事设定在日伪时期的上海,一个法治与秩序早已崩塌的孤岛。而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却像是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法治先锋,事事讲程序,事事尊重媒体。这种设定让观众感到强烈的不适。
另外,影片中充斥着“群星”,但它们却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存在。每个明星似乎都只是匆匆露个脸,而与章子怡饰演的主角的故事毫无关联。就像独立的广告牌,而非为主线提供深度的角色。有网友讽刺道:“花了108道工序,最后就上了半盘凉拌黄瓜。”
电影中唯一的亮点几乎完全聚焦于章子怡身上。她奉献了近年来最具赞誉的一次表演,刻画了一个女人的绝望与挣扎,深入骨髓。很多观众坦言,没给一星仅仅因为心疼她为这部电影付出的心血。
然而,单凭一根顶梁柱,怎么撑得起一间漏风的屋子?电影的本质问题,让它的口碑岌岌可危。
内地票房失利后,陈可辛显然不甘心,他将希望寄托在香港市场,忙着筹办首映礼,试图挽回一些颜面与损失。甚至妻子吴君如也特地到场支持。这本应是一场慎重的小心操作的公关活动,却在关键时刻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转折。陈可辛邀请了黄秋生为电影站台。
黄秋生是谁?对于内地观众而言,这个名字早已与“港独”等敏感话题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曾公开演唱被视为“占中主题曲”的歌曲,并在2019年风波中发表过被指美化暴徒的言论。这个名字早已触碰公众情感的底线。
当黄秋生出现在《酱园弄》的活动现场时,就如同火柴点燃了火药桶。电影质量的讨论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愤怒与抵制。陈可辛这一举动,无疑将电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时,最大的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陈可辛,是蠢,还是坏?说他“蠢”似乎不成立。作为在内地与香港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内地观众的情绪所在,也明白黄秋生的名字意味着什么——他甚至并非中国国籍。
一个擅长把握市场情绪的人,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唯一的解释便是:他知道,但不在乎。这像是一场权衡利益的傲慢赌博。在他看来,迎合香港本土市场、争取海外认同的收益,足以覆盖冒犯内地观众的风险。他低估了原则问题的严重性,也高估了自己操控舆论的能力。
这种“嘴上讲着主义,心里做着生意”的态度,令网友认为他公然漠视内地观众的爱国情感。这一行为,彻底摧毁了人们对他作为创作者最后的尊敬。
这场风波的杀伤力几乎是致命的。它让《酱园弄》从一部“有争议的电影”转变成了“有问题的电影”。舆论焦点从电影本身的艺术讨论,变成了导演立场是否正确的原则审判。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质量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最无辜的受害者,是章子怡与所有为电影付出努力的演员。章子怡那场拼尽全力的表演,本应成为她演艺生涯的亮点,如今却被这场风波的阴影吞噬。她的努力和心血,成了一个巨大的尴尬下的注脚。
原本应该围绕电影艺术展开的讨论,最后却简化成了一个政治立场的选择题。而电影本身,包括所有人的付出,最终成为了最无关紧要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