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即将收官,李嘉格和妈妈薄永霞这对母女,经过整季的争吵和别扭,终于迎来了大和解。然而,作为综艺节目,不可能让一对母女带着问题离开,但这对母女的和解剧情却显得有些别扭,仿佛强行拼凑出来的,仿佛是在“包饺子”——强行合并,却不那么自然。
这一点,可以从节目中对霞姐的一段描述中看出来。尽管她已经60岁,节目组依然硬是让她提及所谓的“原生家庭创伤”。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节目组为嘉格和她母亲请来了情感疗愈师,以便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两位情感疗愈师分别与李嘉格母女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流。让人意外的是,情感疗愈师周俊与霞姐在那么长时间的对话中,能播出来的竟然只有一段陈年旧伤。这个故事不禁让人觉得有些荒唐,细节甚至值得质疑。
情感疗愈师周俊问霞姐,小时候是否曾有过“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光。这本身就显得很荒谬。霞姐生于1965年,在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几乎没有哪个孩子能享有这种待遇,除非是特殊家庭。果然,霞姐讲述的故事与此无关。
霞姐回忆道,她家最小的是弟弟,父母非常宠爱他。她记得有一次父母为弟弟买了一双鞋,还买了辆自行车,花费两千多块。当时,霞姐看到后也想要一辆,但爸爸却说:“你有车骑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新车?”她不理解,为什么弟弟能轻松得到这么贵重的自行车,而她自己却这么难得到。最终,在母亲的坚持下,她才得到了一个价格为两百块的自行车。
周俊问霞姐,如果能对父亲说些什么,她会说什么。霞姐流着泪说,她会问父亲,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公平。她强调自己一直很讲究公平,就是因为父亲的不公平,她才会生气。自行车是否得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不公平。
节目组给出的结论是,这段“公平”的创伤,深深影响了霞姐16岁时的情感世界。周俊由此推测,霞姐每次与李嘉格婆婆发生冲突时,总会要求“公道话”。其实,这并非母女之间的矛盾,而是源自过去的心理创伤。
听到这个结论,我只想说,真是荒唐,简直荒谬。首先,霞姐16岁时,家里能花两千块钱给弟弟买自行车,这件事让我很难相信。那时是80年代初,普通工人的收入大约在50到80块之间,最多不会超过100块。那么,2000块的自行车是多么奢侈,除非是“豪门”,否则哪家家长会舍得把三四年的工资花在孩子的一个自行车上呢?尽管如此,我并不质疑霞姐的记忆,或许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但无论如何,具体的数字已不再重要。
关键在于,不管霞姐小的时候遭遇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与她与李嘉格之间的矛盾没有太大关系。也许霞姐确实因为童年经历对“公平”产生了强烈的执念,但她要求公平,难道真的有错吗?作为女儿的李嘉格,在母亲和婆婆之间做出公平的判断,给一句“公道话”,难道有那么难吗?
回到节目中的两件事,霞姐在与李嘉格婆婆的冲突中并没有动手伤害她,却被李嘉格误解,甚至连一句公道话都没有得到。难道这真的是李嘉格外公的错吗?李嘉格结婚后,婆婆不允许她派车接妈妈和偏瘫的爸爸,她就真的听从了婆婆的意见,完全不去接,这也是外公的错吗?这些问题难道真的是李嘉格没有错,而是霞姐过于执着于公平吗?
周俊老师,您是否能再看看这个问题的逻辑?我实在是理解不了。
更加令人讽刺的是,李嘉格在听完这个故事后的反应。她表示,自己之前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分析过,没想到妈妈有这样的过去。她甚至说:“因为我没想到,我觉得作为孩子,确实没参与过你的童年,那对我来说是空白的。”她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她完全就被情感疗愈师引导,顺理成章地把一切归咎于外公外婆了吗?就好像自己一直是那个“被误伤的出气筒”一样?
如果霞姐的童年没有创伤,如果她没有那些过去的情感困扰,李嘉格就可以毫无愧疚地不给母亲公平,随便把责任推给妈妈吗?如果霞姐的童年没有心理创伤,李嘉格结婚不派车接父母,为什么就没有错呢?这就是人类的逻辑吗?
因为情感疗愈师为李嘉格找了一个“背锅侠”,她就消除了对父母不公平的内疚感,终于从高处俯视,表示:“你可能在某种时刻需要这种安抚,我愿意给你。”她真的这么“大度”,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哭了。
其实,霞姐真的很好对付。当李嘉格说:“妈妈,你受委屈了,对不起,让你辛苦了这么多年”时,霞姐立刻表示:“那我就不生气了,宝,我绝对不会憋在心里这么长时间。”但我还是想问:一句公道话,难道真的那么难吗?要八年才能说出口?
就算不谈女儿对妈妈应该有偏爱,光是公平,难道不应该理所应当吗?情感疗愈师周俊,怎么敢说这不是母女之间的问题?
李嘉格母女能够在节目最后和解,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之前的多年里,李嘉格从未理解过妈妈,直到现在才明白:“她其实就是需要我,她只是怕我抛弃她,她想要的是包容和理解。”这种理解,未免让人觉得她一直在装傻。加上她那句“这团火烧到我这来”和她之前的种种行为,这些话显得格外虚伪。不要怪我啰嗦,问一句:既然妈妈在心里是第一位的,为什么结婚时不派车接父母?为什么八年里没有一句公道话?
这句话依然有道理:看一个人说什么,不如看她做了什么。最终,显然,母亲的爱总是会被更爱的人所拿捏。无奈,谁让霞姐是妈妈呢?这个“饺子”注定是要陪李嘉格包了。
节目最初,霞姐和李嘉格就开始包饺子。现在回头看,这不正是一个“回响”吗?最后,我忍不住吐槽一句,霞姐说她最爱李嘉格,而李嘉格却说:“我从未否定过这个。”真的吗?那“你没有爱我”的人又是谁呢?总不能是黄圣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