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歌舞团的首席舞者朱洁静似乎突然从舞台上消失,既没有巡演的消息,也未见排练的动态。她在微博上偶尔更新的几张身着病号服的照片,令人揪心。直到不久前,镜头前的她轻声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六个疗程的化疗与十九次的放射治疗。在春晚彩排的鼓点声中,她身上的伤口仍未拆线。
化疗的副作用如潮水般涌来:头发一缕缕地脱落,呕吐时混杂着鲜红的血丝,站起身来更是感到眩晕。尽管医生叮嘱她好好静养,朱洁静却毅然将舞蹈鞋收进了病房的抽屉。术后第17天,她支撑着把杆做半蹲,伤口的渗血浸透了练功服。“和身体的谈判”在她心中悄然进行。“你疼你的,我跳我的,谁也别试图说服谁。”
在春晚的舞台上,观众们看到的《碇步桥》中那个轻盈的身影,殊不知她的腰间缠绕着三层压力绷带,每次抬腿都有如刀割般的疼痛。彩排间隙,她在侧幕无力地蹲下干呕,但当她再次抬起头时,脸上仍挂着专业的舞台笑容。这不仅仅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而是本能的求生反应。朱洁静六岁便进入少年宫学习舞蹈,20岁时成为首席舞者,舞台是她唯一熟悉的领域。在经历化疗后第一次照镜子时,她并没有泪水,只是淡淡地询问护士:“我还能跳吗?”在得到模糊的答复后,她偷偷将病房内的地胶拼成方块,倚靠着输液架练习勾绷脚。
“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药!”她坚定地说。尽管放疗使肌肤灼痛,汗水浸透时宛如盐撒在伤口,但音乐响起,内啡肽便驱散了一切疼痛。朱洁静的微博中提到:“痛到极致时,把杆会接住我。”这一番话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响。一些人称赞她“用生命在舞蹈”,也有医生为她感到惋惜,认为“在用命换取舞台”。她对此的回应却显得平淡:“化疗是延续生命,跳舞是救赎生命。在没有舞台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病人。”
这已不是她第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2019年,因腰椎手术医生警告她“再跳就瘫痪”,然而三个月后她仍带着护腰在舞台上演绎《永不消逝的电波》。2025年,她因膝盖半月板撕裂不得不拄着拐杖排练《只此青绿》。同事们感叹:“她将病历视作履历,将绷带视为勋章。”
纪录片的最后,她静静站在排练厅中央,光芒洒下,伤疤犹如一道分水岭。记者问她:“值得吗?”她微笑着用手指戳着锁骨:“这里曾经插着化疗管,如今却能支撑着下巴,还能做阿拉贝斯克——这就是答案。”
46.9万次观看的背后,其实观众所见并非单纯的舞蹈,而是一个女人如何用热爱去对抗绝望。正如她谢幕时所做的深鞠躬,那不仅是对观众的致谢,更是对舞台的感恩:那束光曾照亮过她,透过化疗室的黑暗,照见命运的裂缝。在舞台上,她依然是首席,而在舞台之外,她只是一位与癌细胞争分夺秒的普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