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潇,最近因在综艺节目《是女儿是妈妈》中敞开心扉,公开自己曾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而引发广泛关注。她的这一坦白,令不少人震惊,但其实,她的情绪崩溃并非毫无预兆。回溯她的经历,程潇十四岁时孤身一人前往韩国追求梦想,作为练习生的那段时光,异常艰苦。每天的高强度训练,长时间的熬夜,身上的伤痛也不得不硬撑继续。而程潇自己也曾回忆,舞蹈训练时骨裂的痛楚,她只能咬牙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透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后果。
在韩国的岁月,程潇时常感觉情绪“不对劲”,有时她甚至会冲出练习室,在大雨中无目的地奔跑并哭泣。这种哭泣显然不仅仅是偶尔的情绪释放,更像是长久压抑后的爆发,身体试图找到一条出口来释放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随着回国发展,新的环境虽然带来了事业上的进步,却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外界的负面评论。她母亲在节目中提到,当程潇回国时,承受了大量来自社会的指指点点,有人对她的外貌进行恶意评价,甚至说她脸肿了。那些无形的攻击,仿佛是一把把锐利的刀刃,划破了她本已脆弱的内心。
最令人为之心疼的是,程潇选择了独自承受这些痛苦。她在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时提到,最让她难受的不是生病,而是别人把她当成“病人”来看待。她并不需要别人过多的关心,也不希望被同情。她只希望能够独自静静地度过这一切。更令人痛心的是,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程潇的母亲也是从经纪公司老板杜华那里得知她患病的消息。她将自己的痛苦深深埋藏,不让外界知晓,这份隐瞒背后隐藏的,是多么大的孤独与不舍。
程潇的这种选择,似乎与她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小时候,父亲对她的冷淡和父母离婚后的疏远关系,让她从小就学会了独自承受生活中的压力与痛苦。作为单亲家庭的长女,她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甚至在母亲生病时,也是她想方设法去解决医药费问题。在这种沉重的责任下,她怎敢向他人展现脆弱的一面?一旦表现出软弱,或许就意味着她无法继续承担起家庭的负担。
这次程潇的坦诚无疑是一次勇气的展现。与一些艺人将身体或情绪不适公之于众,借此获得粉丝同情的方式不同,程潇选择了以“过来人”的身份,平静地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这种选择展示了一种不需要同情、希望得到“正常对待”的成熟态度。她不愿将生病当作博取眼球的工具,而是真正的勇敢,在自己挣扎着康复的过程中,悄然走出困境,直到完全恢复,才选择与他人分享。她通过自己的故事,给予那些仍在困境中的人们一丝光亮,而不是将自己的痛苦当作负担强加于他人。
程潇的坦白,实际上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作为外界的人,我们能否减少一些苛刻的评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是否能让那些选择“憋着不说”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包容?精神疾病不应成为他人评判的理由,而是应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学会通过支持代替同情,用尊重代替窥探,让每一个感到不适的人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而不是像程潇那样,在无助中独自承受痛苦。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