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但要我说,对舒淇来说,更高级的词是“人贵有后劲”。
这几年娱乐圈明星塌房塌得跟骨牌似的,有人靠炒作活一天算一天,有人上综艺刷存在感,偏偏舒淇这个当年“出身不正”的女明星,硬是在沉默中做大事、往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脚踹门而入。
你要说这是逆袭?太轻了。
这不是逆袭,这是实打实的“转正”。
谁还记得她当年是什么身份?娱乐圈的“劣等生”标签贴了快二十年。
可现在呢?导演舒淇,堂堂正正挂在国际电影节名册上。
这就是她的回应:不吵不闹,直接写进历史。
她不靠人脉,不靠婚姻,靠的是“死磕到底”
这一年舒淇干了什么?
5月,主演《狂野时代》跟易烊千玺杀进了夏纳电影节,拿下评审团特别奖;
7月,她亲自操刀的导演处女作《女孩》杀进威尼斯主竞赛单元。
就问你,哪个当今的一线女明星能有这两项成就?
最狠的是什么?《女孩》不是找几个熟人搞个“女性题材”博眼球的假文艺片。
她真的是从剧本、角色、视角、剪辑,全都自己盯。片子主打的,是女性视角下的破碎与重建。
没有苦情,没有爆米花,没请流量明星卖情绪——全靠内容自己站起来。
你别说现在,哪怕十年前,这事也难做到。女明星当导演?你得撑得住、懂拍戏、敢跟资本叫板。
舒淇做到了,而且不是踩着谁上位的。
她没卖婚姻线——和冯德伦低调过日子。
也没卖回忆杀——不炒黎明旧账。
她只管往前走,结果就是:谁还敢用过去的角度评价她?你得抬起头看她现在的位置。
“性感”这个词,在她身上彻底失效了
当年媒体喜欢用“性感”来形容她。
你打开任意一篇关于舒淇的旧稿,十篇有九篇都要提“性感”、“尤物”、“妖艳”、“脱”——就好像她除了身材啥也没有。
但现在?你再看,提到她的关键词变成了“导演”、“作者性”、“女性叙事”、“威尼斯”。
这不是洗白,是洗牌。
“性感”这个词,在她身上彻底失效了。
这不是说她不再美了,而是她把这张牌放下了,打出了全新的牌组。
她把“性感”变成起点,把“才华”变成终点。你不管怎么剪她过去的照片,也挡不住她现在用镜头讲故事的实力。
这才是女明星里真正干得最彻底的职业转型者。
黎明不再是标杆,他早成了“背景人物”
说句可能不太好听但真实的话:
舒淇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一个前男友做背景板,但黎明早就成了背景人物。
他现在还在娱乐圈吗?勉强还在。
但从数据上说,十年没出什么能打的作品了。偶尔拍点电影,大多也都是友情演出或者配角路人角色。
再不济就上上舞台活动,站站台,给品牌走走场。
你说他不努力吗?也不是。但你跟舒淇这种还在主赛道拼命的人比,他真的落位了。
舒淇没有落位,她还在打主力,还在主竞赛阵容里拼奖。
所以以前我们说黎明是天王,舒淇只是绯闻对象;
现在,舒淇是作者级导演,黎明最多是“她曾经的搭档”。
这就是时间的答案,太公平了。
舒淇把自己的“标签”,变成了别人的天花板
舒淇厉害在哪?她不是摆脱了标签,她是把标签练成了兵器。
“脱”、“艳”、“情色片出身”这些曾经的标签,别人越在意,她越用作品打脸。她没有切割,也没有洗白,她是彻底接纳了这些东西,然后用作品告诉你:
我哪怕从你最瞧不起的地方出发,我也能走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所以今天她站在威尼斯红毯上,肩膀挺得直直的,不是因为她有名气,而是因为她有作品和身份。
别忘了,她今年49岁,不炒童颜,不装纯情,也没搞什么“冻龄神话”。她就光明正大地做自己,而且做得比谁都稳。
在娱乐圈这种吃青春饭、贩卖滤镜的地方,她能靠才华混到这个地步,不是侥幸,是她一步一步扎实走出来的路。
现在的舒淇,是别人学不会的版本
很多人以为舒淇“开挂了”。
其实她没开挂,她只是从没停下来过。
别人当红时去谈恋爱、搞综艺,她在拍文艺片。
别人转型失败去带货,她在写剧本、筹备导演处女作。
现在她进军国际影展,你才想起她,其实人家早就在台下埋头苦干了十几年。
所以,如果你是曾经黎明的粉丝,如果你曾经对舒淇嗤之以鼻,现在就别光是刮目相看,得鼓掌认错了。
她是少数真正活得漂亮,也活得有深度的女演员。
她不是“翻红”,她是从未沉下去过。
——她一直在走,一直在变强,一直在让你不得不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