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爷子游本昌又一次登上了热搜,但这次并不是因为他参演了什么新剧,也不是经典作品被再次翻出致敬。原因是他与孙女一起亮相舞台,瞬间引起了全网的讨论。许多人纷纷表示:“这两个小姑娘怎么还没进入娱乐圈,真是太可惜了!”
你没看错,演绎济公一角的游本昌如今已经90多岁了,但他的身体依旧硬朗,气色依然充沛,站台、领奖、发言一应俱全。只要他微微一笑,眉眼一挑,那股“济公”的风范便跃然眼前,令人感叹不已。
而他身边的两位孙女一出场,镜头扫过,许多人忍不住感叹:“这两位小姑娘的气质,比许多富二代、星二代强多了!”——遗传基因的强大真是显而易见。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重点并不是关于“颜值”或者“是否能打入娱乐圈”,而是游本昌这些年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他从未妥协于生活的浮躁与世俗。
尽管有些人认为他是“活佛”,但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地道的“戏痴”。从最初跑龙套开始,到如今大红大紫,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表演中。即使是没有台词的角色,他也会翻书、研究、琢磨角色。为了演好一个农奴,他足足读了十九本书;为了表现出啃一个臭肘子的细节,他会反复琢磨,力求展现出“真香”的神情。别人可能会草草过场,但他拼劲十足,有时甚至比导演还要努力。
济公这个角色大火后,剧组想为他设计一套“新颖”的僧袍,简洁又时尚,便于表现。但游本昌却果断拒绝了:“济公如果穿得整齐,那还算济公吗?”说完,他拿起剪刀,亲手把衣服修剪破损,让衣服看起来自然、破旧且富有层次。你可以说他讲究,但更可以说他深知“细节是角色生命力的源泉”。
如今,许多演员依靠特效、包装和流量支撑人设,而游本昌则用一块破布、一双眼神,将济公演绎得生动传神,成为“人间神明”。
在当今许多人纷纷捞金、开工作室、投身资本运作、培养徒弟的时候,游本昌却做了一件看似“不合算”的事情:他卖掉房产,筹集资金,亲自创建了一个剧团。为什么?他回答得很简单:“不想让‘戏’的血脉断绝。”
他说:“戏剧不仅仅是为了热闹,更是为了触及人心。”
在直播带货和短视频盛行的年代,他依然坚持搭建舞台、组织排练、教导年轻人、四处巡演,靠的就是一份真挚的情怀。他的做法或许有些“过时”,但他从未选择“混日子”。他清楚现在的剧场已不再火热,话剧市场也不再赚钱,但他依然坚守:“不做,就会不舒服。”
这种坚定的倔劲,如今在娱乐圈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如果要说游本昌这一生最宠爱谁,那无疑是他的两个孙女。照片一发布,网友们纷纷惊呼:“基因太强了!”她们那双灵动的眼睛,配上自然流露的气质,若是进入娱乐圈,随便挑个剧本都能火上一阵子。然而,游本昌却明确表示:“漂亮不是资本,是否能做一个人,才决定你能否立足。”
虽然他并不反对孙女们从事表演工作,但他并不希望她们将娱乐圈当作跳板。他明白,这个圈子是多么的快速消耗——今天火,明天可能就被遗忘,流量转瞬即逝,什么德艺双馨,什么深厚底蕴,在热搜面前都显得毫无意义。
因此,尽管他的孙女们天生拥有出众的气质,但她们没有包装、没有营销、没有任何炒作,看起来更像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这种“不张扬”的气质,反倒让人感到亲切与安心。
你可能认为他只是一个演员,但其实,2024年6月30日,他依然在90多岁时站上了舞台,庄严宣誓,胸前挂着话筒,耳返佩戴整齐,站姿笔直严谨。那一刻,你看到的不仅仅是演员,更是一位时代的见证者。
当年十六岁的他亲眼见证了上海解放,那一天他记了一辈子。时光飞逝,几十年后,他依旧能清晰回忆起当年心潮澎湃的情景。
在这个人人追逐热点、拼命抢占热搜的时代,游本昌似乎成了一个“异类”。他从不参与争执、不翻旧账、不依赖私生活炒作话题,所有的热度都来源于——一场戏、一段台词、一个眼神。
如果你问他:“现在的演员该怎么走下去?”他不会说什么空洞的理论,只是简单地回应:“演戏,就是要对得起舞台。”
如今,“演员”这个词,似乎越来越廉价。网红转型、偶像改行、热搜拼人设,演技是否扎实不再重要,流量和营销才是关键。而游本昌几十年的坚持告诉我们,演技不是靠包装和流量做出来的,而是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与打磨。
他年老了,头发已经花白,步伐变得缓慢,声音也不如从前那样洪亮。但当你看到他,依然会清楚地感受到——“演员”这两个字,依然有着无比厚重的分量。
而游本昌的两位孙女,即便不进入娱乐圈,只要继承他三分之一的坚持和执着,足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既精彩又稳健。
游本昌老了,但他始终不愿退场。当他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你会深信——人生或许可以不红,但不能不认真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