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界,许多知名演员都曾拜过干爹,其中李金斗、陈寒柏和郭德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什么相声演员们如此热衷于拜干爹?这一传统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文化和逻辑呢?
在纪念相声名家高英培的特别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高先生的徒弟、儿子以及干儿子李金斗参与。在节目中,李金斗谈到自己拜干爹的原因,他直言不讳:这是为了向干爹学习。他所指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对相声艺术的深入领悟和修炼。
相声界有着严格的师徒规矩,一名徒弟只能拜一个师父。如果拜师之后再去投靠其他师门,这被称为“跳门”,这是相声圈内的禁忌。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跳门往往会被看作对原师父的不尊重,甚至可能引发同行的不满,严重时还会遭到行业的排挤和指责。历史上,侯宝林虽然是相声界的泰斗,但他在收徒师胜杰时也遭遇了同行的反对,因为师胜杰早已有了师父。尽管师父已故,师胜杰依然想拜侯宝林为师,但这一举动却引来了很多的反感。
为了化解争议,侯宝林不得不请来马三立等相声界的大佬做背书,并承诺不再收徒,最终才让师胜杰得以入门。这一事件也体现了相声界对“跳门”行为的严格态度。
那么,若是在拜了师父之后,依然希望向其他前辈请教学艺,怎么办呢?答案是:拜干爹。拜干爹并不违反“跳门”的禁忌,反而是一种变通的方式。干爹与师父并不相冲突,这样,干儿子就可以在不违反规矩的前提下,向干爹学习,既不失礼于师父,又能获得更多的指导和传承。因此,拜干爹为许多相声演员提供了一条额外的学习道路。
不过,干爹并不是那么容易拜的,背后有着更多的讲究。比如,师胜杰和陈寒柏的关系就颇为有趣。尽管两人年纪相差仅四岁,但陈寒柏还是拜了师胜杰为干爹。与李金斗拜高英培为干爹不同,陈寒柏的这一举动,是师父侯耀文的亲自安排。侯耀文和师胜杰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他们约定,彼此的徒弟都要拜对方为干爹。这也为陈寒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师承体系。
然而,陈寒柏的干爹不止一位,他在相声圈内有六位干爹和一位干娘。包括范振钰、常贵田、杨志刚、关自仁、师胜杰和石富宽,干娘则是魏文华。这些干爹干娘无一不是相声界的重量级人物。对于陈寒柏而言,拜干爹不仅仅是为了学艺,更是一种责任。他认为,拜干爹就是要像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干爹,承担起养老送终的义务。拜干爹,不仅要学到他的技艺,更要对他尽孝,不能学成之后就忘本。
相声界曾经有一段时间是相对保守的,很多演员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外人。但如果一位演员拜了干爹,成为了干儿子,那么他就能在相声圈内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接纳。拜干爹这一传统,实际上也成为了一种“内部分配”的机制,帮助年轻演员获得更多的表演机会与资源。比如,李金斗拜了二十多个干爹,而陈寒柏认为自己只有六位干爹,跟李金斗比起来并不算多。尽管如此,这一做法依然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争议,但陈寒柏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只要是真心学习,干爹的数量并不重要。
在相声圈,干儿子的地位与徒弟相似,师徒之间犹如父子一般,干儿子则是义子。出门在外,若报出自己干爹的名字,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尊重与便利,因为干爹通常都是相声界的“大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脉。通过干爹的引荐和支持,干儿子能够拓宽自己的知名度,获得更多演出的机会。
郭德纲在节目中曾提到过自己的干爹廉春明,并表示正是廉春明推荐了自己给马季先生认识,也正是廉春明让马季为德云社题字。廉春明不仅是相声作家,还与国内许多喜剧演员有着深厚的合作,郭德纲的编剧才华很多都是向廉春明学习的。最初,郭德纲想拜廉春明为师,但由于廉春明没有师承辈分,未能如愿拜师,反而被收为干儿子。
郭德纲的另一个干爹是高峰的师父范振钰。郭德纲在北京发展初期,曾四处碰壁,几乎无处可去,正是在范振钰的帮助下,郭德纲才能在相声圈站稳脚跟。范振钰不仅接济了他,还为他捧哏,并将自己的徒弟高峰介绍给郭德纲,后者成为了德云社的总教习。
靳金来也是郭德纲的干爹。他是郭德纲早期的贵人,当时郭德纲在小剧场帮忙,进入天津红桥区文化馆时,是靳金来看中了他的潜力,将他收为义子,倾囊相授。靳金来认为郭德纲定能大有作为,并建议他去北京发展。
除此之外,郭德纲的搭档于谦的师父石富宽,也是郭德纲的干爹。郭德纲与于谦的搭档关系,使得他与石富宽有了更多的交往,并通过石富宽的引荐,逐渐与侯耀文建立了联系,最终成为了侯耀文的徒弟。石富宽、范振钰、靳金来和侯耀文,这几位干爹在郭德纲的成就之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使得郭德纲得以在相声界崭露头角。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干爹在相声圈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年轻演员在行业中获得认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桥梁。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之外,拜干爹为许多相声演员提供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